新疆乌鲁木齐市二十三中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91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5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由问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其中试卷共5页。要求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试卷采用分离式答题。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相应位置;主观题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写于问卷或装订线内的答案一律无效。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共5题,每题3分,总计15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 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云青青兮欲雨
A. 乌鹊南飞 B. 天下归心 C. 榆柳荫后檐 D. 去日苦多
2. 以下加点字解释错误最多 一项是( )
A. 万里悲秋(远离故乡) 峥嵘岁月稠(与“稀”相对,浓度大)
但为君故(但是) 方宅十余亩(方形)
B.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为) 须行即骑访名山(需要)
越陌度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少无适俗韵(韵律,节奏)
C. 对酒当歌(应当) 虚室有余闲(空)
惟觉时之枕席(睡觉) 契阔谈讌(散,疏远)
D. 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依依墟里烟(废墟)
失向来之烟霞(原来) 山不厌高(满足)
3.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D.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式,属于近体诗范畴,形式活泼,不拘一格,可以对应多种风格,与之相似的有“歌”“行”。如《秦中吟》是现实主义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充满浪漫气息。
B. 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归园田居(其一)》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C.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产生的新体诗歌,以白话为基本语言手段。郭沫若主张诗歌应具有“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D. “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5. 以下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登高》对仗工整、格律谨严,意境沉郁悲凉;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磅礴气势和豪言壮语来抒发情志,不大注意字句的推敲和意境的缔造。
B.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运用了一些映衬手法,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上的相互映衬,“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上的相互映衬。
C. 《百合花》中小通讯员“枪筒插一枝野菊花”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意在讴歌美好的人性,增添小说的欢快气息,符合“诗体小说”的美学追求。
D. 《哦,香雪》中,在香雪下火车归来时,作者站在香雪 视角描写了山间景物,有柔和的风、明净的月亮、像金铃铛的核桃叶和黑幽幽的大山等,烘托出香雪得到铅笔盒后喜悦的心情。
二、现代文阅读(共两篇文章,总计2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礼和乐相互配合,用以治理国家,保持社会的和谐安定,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内容是“序”,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