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250字。
邢台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第一次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阅读(75分)
(一)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飘泊者[注]
蒋光慈
满天的乌云密布着,光明的太阳不知被遮蔽在什么地方。秋风在江边上吹,似觉更要寒些,一阵一阵地吹到飘泊人的身上,如同故意欺侮衣薄也似的。风声,波浪声,加着轮船不时放出的汽笛声,及如蚂蚁一般的搬运夫的哼唷声,凑成悲壮而沉痛的音乐;倘若你是被欺侮者,倘若你是满腔悲愤者,你一定又要将你的哭声渗入这种音乐了。
这时有一个少年,手里提着一个小包袱,倚着趸船的栏杆,向那水天连接的远处怅望。那远处并不是他家乡的所在地,他久已失去了家乡的方向;那远处也不是他所要去的地方,那云雾迷漫中的远处,只是他前程生活的象征——谁能说那远处是些什么?谁能说他前程的生活是怎样呢?
这个少年是谁?这就是被陶永清辞退的我!
当陶永清将我辞退时,我连一句哀求话也没说,心中倒觉很畅快也似的,私自庆幸自己脱离了牢笼。可是将包袱拿在手里,出了陶永清的店门之后,我不知道向哪一方向走好。漫无目的地走向招商轮船码头来;兀自一个人倚着趸船的栏杆痴望,但是望什么呢?我自己也说不出来。维嘉先生!此时的我真是如失巢的小鸟一样,心中有说不尽的悲哀啊!
表叔给我找了一个当茶房的差事,我本不愿意当茶房,但是,事到穷途,无路可走,也由不得我愿意不愿意了。
维嘉先生!倘若你住过旅馆,你就知道当茶房就是当仆人!只要客人喊一声“茶房”,茶房就要恭恭敬敬地来到,小声低语地问大人老爷或先生有什么吩咐。我做了两个月的茶房,想起来,真是羞辱得了不得!
无论如何,我不愿意再当茶房了!还是去讨饭好!还是饿死也不要紧……我汪中虽穷,但我还有骨头,我还有人格,哪能长此做这种羞辱的事情!不干了!不干了!决意不干了!
恰好这时期英国在汉城的T纱厂招工,我于是就应招而为纱厂的工人了。维嘉先生!你莫要以为我是一个知识阶级,是一个文弱的书生!不,我久已是一个工人了。维嘉先生!可惜你我现在不是对面谈话,不然,你倒可以看看我的手,看看我的衣服,看看我的态度,像一个工人还是像一个知识阶级中的人。我的一切,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工人的样儿……
T纱厂是英国人办的,资本家而又兼着民族压迫者的角色,其虐待我们中国工人之厉害,不言可知。我现在不愿意将洋资本家虐待工人的情形一一地告诉你,因为这非一两言所能尽;并且我的这一封信太长了,若多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所以我就把我当工人时代的生活简略了。
喂!说起来去年江岸的事情,我到如今心犹发痛!
当吴大军阀掌权的时候,维嘉先生,你当然记得:他屠杀了多少无罪无辜的工人啊!险矣哉,我几乎也把命送了!本来我们工人的性命比起大人老爷先生的,当然要卑贱得多;但是,我们工人始终是属于人类罢,难道我们工人就可以随便乱杀得么?唉!还有什么理讲……从那一年残杀的事起后,我感觉得工人的生存权是没有保障的,说不定什么时候,要如鸡鸭牛豕一般地受宰割。
当时京汉全路的工人,因受军阀官僚的压迫,大罢工起来了。罢工期间,铁路工会的事务很忙,我因一位朋友的介绍,充当工会里的一个跑腿——送送信,办办杂务。我很高兴,一方面饭碗问题解决了,胜于那在旅馆里当茶房十倍;一方面同一些热心的工友们共事,大家都是赤裸裸的,没有什么权利的争夺,虽然事务忙些,但总觉得精神不受痛苦。不过我现在还有歉于心的,就是当时因为我的职务不重要,军阀没有把我枪毙,而活活地看着许多工友们殉难!想起他们殉难的情形,维嘉先生,我又不禁悲愤而战栗了!
我还记得罢工第三日,在江岸举行慰问大会,我那时是布置会场的一个人。首由京汉铁路总工会会长报告并将此次大罢工的意义和希望述说一番。相继演说的有数十人,有痛哭者,有忿詈者,其激昂悲壮的态度,实可动天地而泣鬼神。维嘉先生!倘若你在场时,就使你不憎恶军阀,但至此时恐怕也要向被压迫的工人洒一掬同情之泪了。最后总工会秘书李振英的一篇演说,还鼓荡在我的耳膜里:
“亲爱的同志们!我们此次的大罢工,为我国劳动阶级命运之一大关键。我们不是争工资争时间,我们是争自由争人权!倘若我们再不起来奋斗,再不起来反抗,则我们将永远受不着人的待遇。我们是自由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保护者,但是,我们连点儿集会的自由都没有……麻木不仁的社会早就需要我们的赤血来濡染了!工友们!在打倒军阀的火线上,我们应该去做勇敢的先锋队。只有前进啊!勿退却啊!”
但又谁知道督军代表与洋资本家正在租界大开会议,准备空前大屠杀!
二月七日,总工会代表正欲赴会谈判,时近五点多钟,中途忽闻枪声大作,于是江岸流血的惨剧开幕了!可怜数百工友此时正在会所门口等候消息,躲避不及;又都赤手空拳,无从抵御!于是被乱枪和马刀击死者有三四十人,残伤者二百余人。呜呼,惨矣!
我闻着枪声,本欲躲避,不料未及躲避,就被捉住了。被捉的工友有六十人。我们大家都被缚在电杆上,忍受一些狼心狗肺的兵士们的毒打——我身上有几处的伤痕至今还在!
我因为受绳索的捆绑,满身痛得不堪言状,又加着又气又恨,神经已弄到毫无知觉的地步。
牢狱中的光阴,真是容易过去。我初进牢狱的时候,脚镣,手铐,臭虫,虱子,污秽的空气,禁卒的打骂……一切行动的不自由,真是难受极了!可是慢慢地慢慢地也就成为习惯了,不觉着有什么大的苦楚。
(有删改)
[注]小说写于1925年,这是一部讲述年轻人在黑暗中奋起抗争的小说。小说采用书信体格式,节选部分为“少年飘泊者”汪中写给旧识作家“维嘉”的部分书信。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的“远处”,不仅实指眼中的景象,更是虚指心中的归处,象征着一种渺茫、虚幻的未来前途。
B. 当“我”被辞退时,“我”没有哀求,而是感到畅快和庆幸,表明“我”已决心告别过去,这是“我”参加罢工的思想基础。
C. “我”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之所以加入工人行列,是因为“我”已经认识到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改变受压迫的命运。
D. 小说最后一段写“我”在牢狱中的光阴,“成为习惯”,不觉苦楚,表明“我”的思想逐渐觉醒,意志也越来越坚定。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一段描写了乌云、太阳、江风和汽笛声等,烘托出了“我”内心强烈的悲愤和沉痛之情。
B. “我”认为当茶房是件羞辱的事情,并运用反复修辞,连用三个“不干了”,表达了“我”决绝的态度。
C.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书信体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便于直接抒发主人公汪中的内心情感与思想变化。
D. 在叙述江岸惨案时,小说详细地描绘了慰问大会上慷慨激昂的场面,正面展现了工人运动的组织严密和策略得当。
3. 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少年飘泊者》的“革命性”体现在哪里?
4. 小说中,“我”随着身份的不断变化,思想认识也在发生变化,请加以分析。
【解析】
【导语】这篇小说通过少年汪中的漂泊经历,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和觉醒抗争。作者以书信体形式,细腻刻画了主人公从迷茫到觉醒的心路历程,揭露了军阀和资本家的残酷压迫。作品充满革命激情,语言悲壮有力,是中国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革命精神。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C.“是因为‘我’已经认识到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改变受压迫的命运”错,过度拔高了,这种认识不是一开始就有的,需要经历革命的历练才能达到。
(二)阅读II(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沆,字太初。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后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