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教学设计15
- 资源简介:
约3780字。
14.2《变形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品味《变形记》中的人物描写。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变形记》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审美鉴赏与创造 解读小说的意蕴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体会《变形记》中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 欣赏《变形记》中极度夸张以及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变形记》的主题的多义性。
教学要点 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变形记》;落实群文阅读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识作者
1.导入:成名的儿子化身为一只小小的促织,为父母带来了荣华富贵。但是不是变化以后都能实现美好的愿望。外国有个人一觉醒来变为了一只甲虫,他给家人和朋友带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卡夫卡的《变形记》。
2.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卡夫卡的主要文学成就就是小说,分三种情况:一是生前发表的作品,有短篇小说44篇,其中著名的有《判决》《变形记》《乡村医生》等;二是生前没有发表的和没有完稿的短篇小说约34篇,其中以《地洞》《乡村教师》等篇为最佳;三是生前未完稿的三部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和城堡》。
3.关于现代派文学和表现主义
现代派文学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等各种资产阶级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发端于十九世纪末,确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的文艺思想可概括为:重视主观表现,轻视客观反映;重视艺术想象,轻视客观摹仿;重视形式,轻视内容等。其特征是反传统、荒诞、意识流和象征。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卡夫卡的《变形记》、捷克作家恰佩克的剧本《万能机器人》、瑞典的斯特林堡的剧本《到大马士革去》等,以其深邃的哲理、新颖的形式,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异化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危机,而为世界读者所瞩目。
二、分析解形象
1.课前布置预习,完成下面的“人物小传”要点。
⑴身份地位确认:
⑵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