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230字。
2027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儒家经典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与对儒学现代性的研判密切相关,二者差不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何实现批判传承,正是儒家文化的当代使命。
显然,我们不能说儒家思想的所有内容都适合现代社会,其政治思想的许多内容比如汉以后经由儒法互补而形成的“三纲”之说,的确与时代不合,否定“三纲”已经成为多数学者的共识。但是,五伦和五常之道则不同,五伦强调的是五种双向互动的人伦关系,规定了父子、夫妻、上下级等关系间彼此的道德义务,与仁、义、礼、智、信的五常道一样,经过适当修改变通,依然是当代人“不可须臾离也”的伦理法则。否则,人禽之辨的界限将趋于模糊,社会的道德底线将会洞穿,从而将社会置于伦理秩序的危机之中。实际上,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五伦与五常之道的需求,往往不是弱化而是强化了。所以,牟钟鉴先生主张,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三纲一个都不能要,五常一个都不能少”。“五四”先贤们在批孔的时候,显然对于儒家的一般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之间缺乏必要的分殊,从而在对待传统文化的判断上出现误区,将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混为一谈。比如我和祖父的关系,到底是平等还是不平等?从政治权利来讲,我们是平等的,祖父不能因为他是祖父就可以比孙子享受更多的公民权。但是,从伦理辈分而言,我们又的确是不平等的,爷爷与孙子不能本末倒置,孝亲敬老是人应尽的伦理义务。
根据学者对近代社会转型的经验调查,儒家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百年来坚持尊孔读经,既没有与共和政体相冲突,也没有与信仰自由相违背。究其原因,是在坚持依法治国的现代理念的同时,将儒家道德限定于家庭和社会伦理,发挥其修身齐家和化民成俗的功效,从而在社会伦理与政治领域之间划分开一道界限。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在一定程度能消除儒家伦理政治化所产生的各种流弊,消除人们对于所谓“政治儒学”的担忧。
同任何一种古老文化思想一样,儒家思想中既包含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内容,也包含与现代社会彼此冲突的元素。其实,一些古代儒家学者早已对此有所洞察,并提出了常和变这一对概念,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前者代表儒家的常道,是超越时空的价值准则;后者则是具体时代的产物,只能适合于某个具体时期。对于前者要因,不因不足以续道统;对于后者要革,不革不足以开新命。
(摘自赵法生《轮回与超越:儒家经典教育的百年之变》,有删改)
材料二: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儒学现代化就是要把儒家这些具有民族性精华结合当今的时代特点,有机融合起来,甚至进行现代化的阐释及创造性地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提供精神滋养。
在当下的中国,不仅是中国大陆青年一代对儒家经典、儒家历史已经相当陌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三纲”思想跟时代不合不同,五伦规定了多组人伦关系间的道德义务。对其全面吸收与接纳,反而是当下社会的强烈需求。
B. 因为儒家文化圈的一些国家百年来坚持读经尊孔,没有与国家政体相冲突,所以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应该将儒家限定在家庭和社会伦理的范围内。
C. 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考试制度的改革,儒学有可能会失去昔日的地位和影响,国人不读儒家经典或成为常见的现象。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儒学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全面地、系统地研习,固本溯源,把握本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现在依然可以借鉴“常与变”的思想,来思考儒学的现代化转变问题,保留其中超越时空的价值准则,剔除不符合现今时代发展的旧思想。
B. 单靠儒学学者对儒学现代化进行阐释和整合,会让儒学现代化停留在学理层面的研究,进而难以推动儒学地转化与普及。
C. 将儒家道德限定于家庭和社会伦理范围,就能一定程度消除儒学政治化带来的危机,也是儒家文化圈国家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做法经验。
D. 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本身存在着许多需要面对的问题,文化与政治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五四”先贤们显然作了过于简单化处理。
3.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2段 观点的一项是( )
A. 古文经学家认为六经皆史,追求实学,研究经籍中的训诂。
B.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说:“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
C. 刘昫说:“学古不泥古。”
D. 朱子《大学》改“亲民”为“新民”,对“新民”进行重新阐释。
4. 请你运用材料二中提到的“照着讲”与“接着讲”两种研习策略,谈谈你对下面语段的理解。
《<论语>十二章》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适用于当代社会。
5. 材料一如何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聚焦儒家经典现代转化,呈递进论述结构。材料一批判继承,借“三纲五常”辨析提出“伦理与政治分殊”,具历史辩证思维;材料二创新发展,立足当代强调“照着讲”“接着讲”双重路径,展现传统与现代对话。二者均用“问题-分析-对策”框架,有学理深度与现实关照,共同勾勒出儒学现代化完整图景。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对其全面吸收与接纳,反而是当下社会的强烈需求”错误。由材料一“经过适当修改变通,依然是当代人‘不可须臾离也’的伦理法则”可知,我们是要在吸收与接纳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地调整,而非全盘接收,选项曲解文意。
B.“因为儒家文化圈的一些国家百年来坚持读经尊孔……应该将儒家限定在家庭和社会伦理的范围内”错误。由材料一“儒家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百年来坚持尊孔读经……究其原因,是在坚持依法治国的现代理念的同时,将儒家道德限定于家庭和社会伦理……”,说明坚持读经尊孔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褐纸鸢
牛维佳
有一次,日军得到了一个准确的情报,说八路军有部队在这一带,就进行了偷袭,但奇怪的是八路军好像天上有眼,总能突围顺利撤出。八路军怎么知道日本人的兵力部署?那是因为鸟兽也在助力八路军,每次突围都有鹰隼在空中出现。日本人总是落空,最后什么也没捞着。这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