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初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9/4 17:25: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8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8770字。

  2026届高三初期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 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中国价值。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因而极具文明的开放性和文化包容性。习近平主席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指出:“我们要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要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通过国家民族间文化的交融而形成共识,借助文明样态的对话而达成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全人类的高度,融合传统文化中“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价值观指导,扬弃西方“霸权”和“均势”的外交策略,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中国文化智慧,反映的是人类追求世界大同、和谐安宁的价值取向。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与价值的支撑。
  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新型文明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就产生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思想。在《周易》里面就产生了事物一分为二、相互统一的朴素辩证思维。在阴阳五行学说中提出万物相生相克,对“天道”的认识体现了对自然客观规律的初步认识,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吸收借鉴古代“天下”观的基础上,从全人类的高度出发来促进各国间合作共赢,争取国家间利益的正和博弈,追求合作共赢,在文化交融中“美美与共”的社会理想和多元文化认同下的“共同价值”,这是一种不同于西方“文明冲突论”的新型的文明观。
  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治理。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国际交往中,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在“正确义利观”指导下,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建构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多元种族共生共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特色的新型国际秩序观,指导推进中国“一带一路”,设立“亚投行”,确立周边外交的“亲、诚、惠、容”原则,建立“丝路基金”,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节选自吴晓斐《逆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南方论刊•2018年第5期,有删减)
  材料二:
  我认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从公元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延续40余年的冷战,教训惨痛而深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的先辈建立了联合国,为世界赢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价值是合作共赢、和谐而不苟同、平等互信,彼此包容。
  B. 只有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新型文明观,才能使各国通过合作与博弈、文化交融从而形成共同价值取向。
  C. 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就要有担当,发展经济,弘扬文化,按客观规律办事,贡献中国智慧。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应区分国家大小、强弱、贫富,互相尊重主权。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各国的文化要交流、融合,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可以碰撞,从而增进了解和认同。
  B. 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不能一味追求自身利益和发展,还要帮助他国发展,合力解决诸多全球性问题。
  C. 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能有效应对来自他国的威胁和挑战,世界就会长久和平,永远不会发生战争。
  D. 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遵循天人合一理念,绿色低碳,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与自然共生,以求永续发展。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论据的一项是(3 分)
  A. 道家学说倡导的“无为而治”。
  B. 《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C. 《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D. 《尚书》:“满招损,谦得益”。
  4. 结合材料给“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定义。(4 分)
  5. 人工智能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在网络及数据安全、伦理道德、社会生活等方面出现风险,请结合材料二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探讨人工智能风险全球治理的几点措施。(6 分)
  (二)阅读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姥爷,姥爷
  王宛湘
  白洋淀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在流水上行船的姥爷,和他在水上撑船捕鱼时发生的事。十年后,当我伏在书案写一篇关于水的文章时,心头不免想到姥爷其人其事,他的坚韧与善良。
  当时我比现在小了十岁。我跟着姥爷上船抓鱼。那时他比现在年轻,姥爷在岸边经常沉闷,像思考者,皮肤则趋于古铜色。他说:“在岸边会骨头发霉,一根根不运动,是要坏的。”我放学回家就陪着他。他坐在自制的木板凳上,抽着烟,和我看着白洋淀的水面,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