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2025年2026届高三上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9/2 22:25: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680字。

  2025年2026届高三上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以载道,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如果说思想是历史的闪电,那么语言则是时代的天窗。思想生根有多快,往往要看语言接地有多深。
  语言接地,就是要说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话,用百姓的语言架起联通上下的心桥。习主席曾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文风连着作风,而转作风一定会体现在改文风上。改文风,首在改表达方式,即改变我们的语境与陈述惯性,切实"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范长江说"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空话连篇、夸张浮泛的不良文风,病灶皆是脚下无根。而无根的语言,读者生厌、群众反感。纵然下笔千言,却胸无一策,不可能有传播力,更不会有感染力、影响力。
  "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用群众的语言感染群众、引领群众,思想之树就会落地生根。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湘赣边界挺进。一路上毛泽东多次阐述根据地对取得武装斗争胜利的重要性,工农干部对什么是"根据地"云山雾罩,议论纷纷。一次在文家市休整,毛泽东决定换一种讲法,他诙谐地打比方说:我们一天到晚行军,走累了就要坐下来歇歇,而人要坐下来就得有屁股,根据地就是我们的屁股。人没有屁股就得累死,革命没有根据地也无法坚持长期斗争。一席话,让大家茅塞顿开,更加坚定了向井冈山进军的信心和决心。老一辈革命家皆是善用会用群众语言唤起大众的行家里手。改革开放伊始,小平同志的"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为人们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大胆改革增添了无穷力量,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语言。
  语言接地,关键要将思想之理融入"情"中、善于站在群众的利益角度说话。被毛泽东誉为"近代最有大本大源之人"的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特别重视运用大众语言阐释重大命题。他的《晓谕新募乡勇》一文,从维护湘勇切身利益出发,将训教与操练之要融入情理之中,读后令人陡然一振:
  "照得本部堂招你们来充当乡勇,替国家出力……原是要你们学些武艺,好去与贼人打仗拼命。你们平日如不早将武艺学得精熟,将来遇贼打仗,你不能杀他,他便杀你。你若退缩,又难逃国法。可见学的武艺,原是保护你们自己性命的……"区区不足五百字,站在士兵的位置上为他们的利益说话,寓理于情,质朴深远,把精武之要、训练之利、骄散懒惰之害、和衷共济之切等,一一点明,恰醍醐灌顶,相信每个士兵无论文化程度,听君此言,很难不为之动容。
  语言接地,不等同于肤浅,不是仅仅把话拉平,"土得掉渣"更不是"粗俗骇人"。而是将深刻的道理反刍嚼碎消化吸收后再讲出来,是由表及里、由繁至简的思维创新、是思想境界和理论表达的再提炼再深入,是更高层次上的智慧创造。可谓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实践证明,只有自己真懂了,才能把道理说明白讲透彻。只有自己真信了,才能把思想传播于人并转化为物质力量。
  (摘编自《解放军报》)
  材料二:
  前人有"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的话。倘使所谓人是指一个人的生活意识等等一切说的,而所谓文又是指一切的写说说的,那在现在,也还很有意义。便是可以指出语文随着个人而不同的性质,同时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指出语言要接地,这与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提出的"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本质恰好是一致的。
  B、材料一引用范长江的"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意在说明写作要反映时代,才能有感染力。
  C、材料一谈到要说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话,把深刻道理讲明白,这与古典诗歌语言追求"暗示性"的特征不同。
  D、材料二提出了影响语文的"体式"的因素,比如个人的生活意识,时地的社会环境、关系,语言的成色、格律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在论述了"语言接地"的两种具体做法后,又对概念做了辨析补充,体现了思维的严谨。
  B、材料一强调用群众的语言唤起大众,老一辈革命家阐释"根据地"、鼓励改革开放时皆这样表达。
  C、材料二提及"语文随着个人而不同",结合后文,可推知作品风格往往会因作者经历变化而变化。
  D、材料二论证思路清晰,论述水到渠成,尾段指出语言在变化无定之中的统一门类就是语文的体式。
  3、如果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思想生根,语言接地B、融理入情,思维创新
  C、扎根群众,改良文风D、文以载道,言以化人
  4、材料二中谈到"时地不同,往往就是修辞现象歧异的一个原因,而同时又就是统一的一个线索",请结合以下两条"浙BA"(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赛场上的标语,谈谈你的理解。(4分)
  (1)建德市篮球队:当"浙BA"遇上建德豆腐包,建德,"包"赢的。
  (2)钱塘区篮球队:横跨钱塘两岸,称霸赛场中央。
  5、老舍被称为"语言大师",他在话剧《茶馆》中塑造了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二德子、马五爷、刘麻子等特征各异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材料谈谈他是如何设计人物语言的?(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儒林外史》(节选)
  吴敬梓
  话说万历二十三年,那南京的名士都已渐渐销磨尽了。那知市井中间,又出了几个奇人。
  一个是开茶馆的。这人姓盖,名宽,本来是个开当铺的人。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家里有钱,开着当铺,又有田地,又有洲场,那亲戚本家都是些有钱的。他嫌这些人俗气,每日坐在书房里做诗看书,又喜欢画几笔画。后来画的画好,也就有许多做诗画的来同他往来。虽然诗也做的不如他好,画也画的不如他好,他却爱才如命。遇着这些人来,留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