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学校金太阳联考2025届8月高三下学期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170字。
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学校金太阳联考2025届8月高三下学期语文试卷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江南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比较适宜的自然环境。6000年前中国经历了一个气候温暖时期。据竺可桢等人推测,当时黄河中下游的年平均气温较现在高出2摄氏度左右,而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的气候过于湿热,不太适合人类居处。植被过于茂密,不少地方应为热带丛林,水道密集,湖沼遍布,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条件下无法开发农业。即使在气候已经变冷的西汉初年,“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还是中原人的常识。虽然这里的“江南”主要指今江西、湖南的长江以南部分,但长江下游江南部分大致也是如此。
随着气候变冷,黄河流域气温下降,降水量、光照量、积温减少,影响农业生产。河流水位降低,冬季冰封时间延长,影响航运。虽然降水量减少.但降水集中于夏秋之交,导致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更因中游地区的变牧为农和不合理开发而加剧。大量泥沙在黄河下游河道中的淤积形成陆上悬河,造成频繁决溢和大幅度改道,生态环境恶化,百姓生命财产频遭威胁。与此同时,长江流域与江南地区变得适宜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生存。以后虽然出现过几次气候冷暖的转变,但都未突破以往的极限,因而这样的趋势并未逆转。
江南文化的发展与人口南迁正相关。在农业社会,人口是基本的劳动力。人口也是文化传播唯一的、最活跃的载体。移民的整体素质和移民迁出地的状况决定了移民对迁入地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历次人口南迁都是从中原发达地区,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重心所在迁至江南,最后一次南迁(靖康之乱后至元代)也不例外。移民中的“衣冠”,即宗室、贵族、官员、士人的比例很高,这些人又掌握着行政权力,拥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传播能力和影响很强。
秦始皇时已有通过行政手段强制从中原移民至江南丘陵山区的记载。秦汉之际、两汉之际和东汉末年至三国期间都有中原人士避居江南,其中一部分人就此在江南定居。永嘉之乱后至南北朝末年、安史之乱后至五代末、靖康之乱后至元代这三次持续的、大范围、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江南地区都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仅增加了大量人口,而且吸纳了大批人才。到明清时代,江南在科举、学术、教育、文学、艺术、工艺、出版等各方面的优势已无可争议,难以撼动,并且保持至近代。
中华文明因江南文化而更丰富多彩。江南优美妩媚的自然环境和富足丰饶的物质条件使中华文明产生了更多的文化形态,发展得更丰富多彩。山水诗、六朝小品、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受到江南山水的熏陶孕育,无不因江南而更显神韵魅力。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兴盛和市镇的繁荣催生了市民阶层,产生了市民意识和市民文学,也凝聚了职业道德和契约精神,王阳明独树一帜——将商业从末业提升到与农业相同的地位。到了近代,上海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江南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场所和中国文化的输出地,产生了最多的出国留学、游学人员和学成归国人员,涌现出最多的科学家和现代专家学者。
(摘编自葛剑雄《中华文明中的江南文化》)
材料二:
记者:江南文化的建设,您觉得应该从哪里着手呢?
葛剑雄:我们讨论的江南文化,是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文化。不同时期的江南文化其实有很大差别,比如,唐朝、宋朝和当代的江南文化就各有特色。白居易说,“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今天我们在那个位置的枕上估计就看不见钱塘江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汉初年的江南即今江西、湖南长江以南部分,中原人认为这里“卑湿,丈夫早夭”,环境恶劣,不太适合人类居住。
B.历次人口南迁均从中原发达地区迁至文化更加发达的江南,移民中“衣冠”比例高,掌握资源多,对江南文化影响显著。
C.葛剑雄认为,复建历史建筑要注意环境的改变,如复建报恩寺塔,不要指望能够恢复它当时作为最高建筑的气派。
D.葛剑雄建议江南文化研究应专注于语言学和考古学,如通过语言学分析古越语,有助于厘清其本土文化痕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比较了黄河流域自身不同时期的自然环境,以及同期黄河流域与江南地区的环境差异,指出黄河流域气候变冷对农业、航运、生态有影响。
B.材料一引用历史事件和气候数据作为论据,如永嘉之乱、靖康之乱及竺可桢等人的气候推测,增强了论证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C.材料二葛剑雄的回答大量借助具体案例,提及“古越语的词汇”“南宋时期的大规模移民”等具体研究对象,体现了学术性和文学性的融合。
D.两则材料均围绕江南文化展开,材料一从自然环境与人口迁移角度分析其发展基础,材料二从时空认知与传承创新角度探讨其建设路径。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江南文化建设需先明确时空坐标,否则讨论易失焦。由于存在将文学想象等同于历史真实、 ① 等问题,人们易产生时空错位的认知偏差。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十分必要。未来江南文化研究可借助多学科力量, ② ,以深入探究文化变迁。对于当下的江南文化,既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性, ③ ,实现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表现形式的创新的统一。
4.根据上下文,材料二横线上记者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一个并阐述理由。(4分)
5.根据以上材料和相关链接,简要分析王羲之《兰亭集序》是如何体现江南文化特点的。(6分)
链接内容:《晋书•王导传》提到琅琊王氏“举家南渡”,成为东晋政权的核心支持力量;《谢安传》也明确王氏家族“随晋室南渡”,在江南定居。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历史的天空 徐贵祥
日军开炮了。
一发炮弹在不远处的林子里爆炸,腾空而起的石块、泥土和折断的树枝在空中飘飘扬扬,纷纷坠落在脚边。
石云彪拍了拍雪无痕的脑袋,往它的脖颈上系了一圈白色的绸子,然后俯下身去在它的耳边说了几句话。雪无痕将信将疑地抬起头来,深情地看着它的主人,迟迟不肯挪动脚步。石云彪再次拍了拍雪无痕的脑袋,掰开它的嘴巴,往里面放了一块肉干,然后喝道:“快走开!”
雪无痕依然不动,并且将肉干吐了出来,一如既往眼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