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7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6/8 17:30: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0300字。

  高 2025 届 2024-2025 学年(下) 高考模拟考试 (一)
  语文 试题
  本试卷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般地说,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特殊地说,干部应当着重地研究这些,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尤其应当加紧研究。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现在已较过去有了一些进步,但是还很不普遍,很不深入。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的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
  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当前的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性?如何指导这个运动?这些都是实际的问题。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懂得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部,也还没有懂得中国的全部。运动在发展中,又有新的东西在前头,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研究这个运动的全面及其发展,是我们要时刻注意的大课题。如果有人拒绝对于这些作认真的过细的研究,那他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摘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材料二:
  (三)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在谈论研究的内容时,并未局限于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而是面向所有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而言的。
  B. 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研究者而言,都需要经历从研读著作词句到了解一般规律再到学习其立场、方法的过程。
  C. “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意在承认在认识历史遗产方面我们尚有不足,强调对待中国历史应采取正确的态度。
  D.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毛泽东关于“学习”的论断为民族战争的前景指明了方向,既强调了守正,又体现了创新。
  2. 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展全党的学习竞赛,这是毛泽东从当时理论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为督促大家学习而提出的建议。
  B. 何时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同主动学习革命理论的人数密切相关,人的数量直接影响战斗的力量。
  C. 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普适性,不过具体到某一个国家,也应该同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实际相联系。
  D. 因为事物都是发展的,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所以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应该是永不满足的。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列举了“闭塞眼睛捉麻雀”“盲人摸鱼”的现象。
  B. 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来的?》中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C. 1978 年《光明日报》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指出“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D. 《易传•文言》有云“修辞立其诚”,后被张岱年引用并阐释,“修辞应当遵循真实性原则”。
  4. 材料一中的画线句语言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5.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
  【导语】材料一主要论述了如何学习和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倡导坚持不断学习及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材料二侧重于强调马克思主义不能被教条主义或实用主义束缚,同时指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纵深,强调在创新中保持文明的连续和特色。不论是在理论学习还是文明发展上,两则材料都强调了守正创新的思维。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
  ①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要是有更大的风雨也好,要是有更汹涌的河水也好,可是仿佛要来一阵骇人的风雨似的,那么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而水声也是不断的哗啦哗啦在耳边响,微微的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上了。这会使人有遐想,想到随风而倒的桃李,和在风雨中更迅速迸出的苞芽,即使是很小的风雨和浪潮,都更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