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5届高三下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0000字。
2025届高三下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主。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3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特答卷清洁、完整。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行保管,以备评讲)。
一、现代文阅读(19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文本一:
从历史上说,现代科学起源于 16 到 18 世纪初的科学革命,日心说的确立,常被用来标志这一历史进程。这一大家都说是很伟大的事究竟有什么伟大呢?平心而论,是太阳绕地球转还是地球绕太阳转对我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至于技术的发明,倒是给社会带来了可以看得见的好处。但是常常被用来标记产业革命的蒸汽机,它的发明和当时的科学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关系。事实上,关于热机的理论研究、还要再过六七十年才出现。
如果我们把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的理解,而技术是对自然的利用,那么我们会看到,在历史上,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地发展的,这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粗略地说。直到一两百年前才真正出现。那么,科学到底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呢?科学帮助我们理解,帮助我们构建我们厕身其间的宇宙的图景,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它的成果,尤其是在其发展的初期,并不常常导致直接的物质利益。但是我们人之作为人,应当也不止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我们想要了解、进而理解我们厕身其间的环境。在这种对理解的追求中,我们发展了后来被称为科学方法的认识模式。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到牛顿力学再到这一图景的最终确立、我们证明了科学的无与伦比,证明了运用理性就能够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而理性的至上权威也由是确立。科学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认识模式,正是这种模式、在以后的两三百年中,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屡战屡胜,屡试不爽。
(吴以义《科学的非科学功能》有翻改)
文本二:
波普尔最为著名的“证伪主义”理论,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科学理论的标志不是它能够被证明是对的,而是它可以被证明为错的。这种概括基本正确,但容易引起误解,好像波普尔是最主张,科学事业追求的不是证实而是证伪。科学家当然会努力证明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波普尔也从不反对这一点。但他进一步追问:科学中所谓“正确”究竟是什么意思?
波普尔给出了回答:科学的正确永远是一种不彻底的正确。1919 年爱因斯担的广义相对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心说是科学革命的标志,通常被认为是伟大的,但是文本一的作者却不以为然。
B. 科学并不一定是技术的先导,两者之间的联系也并不是从来都那样紧密。
C.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根本特征不是能被证实而是被证伪,这并没改变科学对证实的追求。
D. 爱因斯坦并不认为其广义相对论是绝对的真理,体现了科学家的理性批判精神。
2. 下列围绕“证伪主义理论”的相关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波普尔并不是说科学理论必定会被证伪,而是说科学理论本身必须包括“经验上被证伪”的可能性——人们不能事先就排除了任何出错的状况。
B. 科学理论虽然只是一些尚未被证实的假设,但通过不断地进行“问题——猜想——反驳”,科学可以逐步逼近真理。
C. 无论有多少经验支持某个科学理论,也无法穷尽所有可能的反例,因此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已经没有实际价值。
D. 某一套理论,即使有非常系统的论述,能讲出很多道理,但是如果没办法检测这个理论,这个理论哪怕是正确的,也不是一个科学的理论。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行车的发明者并不知晓自行车稳定行驶的原理,直到今天,陀螺效应、前轮尾迹等解释也先后被证伪。”这个事例能够说明,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并不是十分紧密。
B. “100 年前波尔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今天科学界对黑洞和新粒子的痴迷,不会在短期内看到实用的方向。”这个事例能够说明,科学并不常常导致直接的物质利益。
C. “一个人推别人入水,这是他性压抑的表现;如果这个人又把溺水者救上岸,又可以解释为性压抑的‘升华’。”这样的精神分析学说无法被证伪,所以不是科学理论。
D. 胡适先生在 20 世纪早期提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即通过实证证据逐步确认假设的可靠性,符合“试错机制”,是一种科学理论。
4. 如何理解波普尔所说的“科学的正确永远是一种不彻底的正确”?请简要解释。
5. 以上材料能给学校实施科学教育以观念上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解析】
【导语】两个文本分别探讨了科学的本质与功能。文本一强调科学的核心在于提供理性认知模式,而非直接物质利益,指出科学与技术曾长期独立发展。文本二通过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理论,揭示科学理论的暂时性和可证伪性,批判归纳法的局限性,主张科学发展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两文共同颠覆了科学绝对真理的传统观念,突出了科学的批判性、发展性特征,对科学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但是文本一的作者却不以为然”错误。文本一第一段信息是“这一大家都说是很伟大的事究竟有什么伟大呢?平心而论,是太阳绕地球转还是地球绕太阳转对我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可见作者并未否定日心说的伟大,原文用设问引出科学的精神价值,强调科学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好狮子
(美)海明威
从前有一头狮子,跟别的许多狮子一起在非洲过日子。别的狮子都是坏狮子,每天吃斑马,吃角马,吃各种各样的羚羊。有时这些坏狮子还吃人。吃斯瓦希里人,吃恩布卢人,吃万多罗博人,特别还喜欢吃印度商人。印度商人个个身体肥壮,很对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