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6730字。
九年级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
千年文脉传薪火,三秦大地谱新篇。学校视频号要以“寻根华夏源,筑梦新时代”为主题录制四集专题片。你作为文字编辑,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
【秦腔雅韵】下面是第一集《梨园秦风》的片首语,请解决其中的文字问题。
八百里秦川的风掠过黄土高原,将秦腔的铿锵旋律刻进历史的褶皱。这门源于周秦汉唐的古老声腔,以青铜编钟般的雄混,在桄桄子与月琴的震颤中舒展筋骨。高亢处如华山绝壁倚天立,苍凉时似渭水寒烟绕古城,在这荡气回肠的旋律里,唱出了秦人髯口翻飞的刚烈与水袖缠绵的柔情,唱出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苍桑与塬峁连绵的豪迈。
1. 请确认片首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1)铿锵_____(A jiāng B. qiāng)(2)高亢_____(A kàng B. háng)
2. 校对片首语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1)雄混______ (2)苍桑______
【答案】1. ①. B ②. A
2. ①. 雄浑 ②. 沧桑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1)铿锵:kēng qiāng,形容声音和谐响亮。故选B。
(2)高亢:gāo kàng,(声音)高而洪亮。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1)雄混——雄浑:雄健浑厚。
(2)苍桑——沧桑: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 【诗文品鉴】下面是第二集《三秦风雅》的旁白,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原句补充完整。
今天的陕西,文化基因代代相传。漫步关中书院,听朗朗书声,禁不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回忆仁德之风;(2)登临华山之巅,望连绵群山,禁不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抒发雄心壮志;(3)走进榆林镇北台,观金戈铁马,禁不住想起“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激战场面;(4)来到汉中梯田,见游人如织,禁不住用“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和谐画卷;(5)行至延安窑洞,抚温热土炕,禁不住想起“_______________,团团围定炕上坐”(贺敬之《回延安》)的幸福画面。这八百里秦川的一街一巷、一角一景,都是中华文化的生动注脚。
【答案】 ①. 博学而笃志 ②. 切问而近思 ③. 会当凌绝顶 ④. 一览众山小 ⑤. 马作的卢飞快 ⑥. 弓如霹雳弦惊 ⑦. 并怡然自乐 ⑧. 米酒油馍木炭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笃、凌、览、霹雳、弦、怡然、馍、炭”等字词容易写错。
【文物探秘】下面是第三集《秦陵密码》的解说词,请修改完善。
①鎏金般的光瀑倾泻在兵马俑阵列,青铜战车的辙痕穿越时空维度,一场由数字技术重构的文明对话破茧而出。②作为国内首个运用LBE大空间技术对文化遗址进行数字化创作的文旅项目,《尘封的帝国——秦始皇陵》的创作团队以对秦始皇陵将近50余年的考古研究为基石,利用数字科技还原秦陵地宫全貌,让秦文明“活”了起来。③项目将通过地宫探秘、墓室逃脱、车马巡游、戏水之战……等互动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④这种沉浸式的数字体验项目,可以______,______,______,必将给观众带来难忘的秦陵探险之旅。
4. 第②句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
6. 第④句中有三个语句排序混乱,请将它们按正确的次序填写在横线处。(只填序号)
A.延续文明脉络 B.激活文化记忆 C.突破时空界限
【答案】4. 删除“将近”或“余”
5. 删除省略号 6. CBA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根据“《尘封的帝国——秦始皇陵》的创作团队以对秦始皇陵将近50余年的考古研究为基石”可知,属于“成分重复多余”的病句类型,“将近”和“余”表意重复,可删去“将近”或“余”。修改后的句子:“《尘封的帝国——秦始皇陵》的创作团队以对秦始皇陵将近50年的考古研究为基石,利用数字科技还原秦陵地宫全貌,让秦文明‘活’了起来”。或者“《尘封的帝国——秦始皇陵》的创作团队以对秦始皇陵50余年的考古研究为基石,利用数字科技还原秦陵地宫全貌,让秦文明‘活’了起来”。
【5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