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教材文言知识: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上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4/15 16:51: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040字。

  第一部分 教材文言知识
  选择性必修上册
  17 《论语》十二章
  原文呈现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基础过关
  1.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知者不惑
  知 同 智 , 智慧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古义: 一旦。 
  今义:一昼夜;一天。
  (2)小子何莫学夫《诗》
  古义: 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喻{■("①君子喻于义" ▁(" 知晓,明白。 "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 比喻。 " ))┤
  (2)施{■("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加,施加。 "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 实行,实施。 " )@"③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并序》)" ▁(" 用。 " ))┤
  (3)敏{■("①敏于事而慎于言" ▁(" 勤勉。 " )@"②回虽不敏" ▁(" 聪慧。 " ))┤
  (4)归{■("①天下归仁焉" ▁(" 称赞,称许。 " )@"②自牧归荑(《诗经•邶风•静女》)" ▁(" 同“馈”,赠送。 " )@"③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苏武传》)" ▁(" 归附。 " )@"④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 出嫁,嫁。 " )@"⑤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返回。 "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归依。 " ))┤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1)就有道而正焉 形容词作动词,匡正。 
  (2)见贤思齐焉 贤,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齐,形容词作动词,向……看齐。 
  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填写在括号内,并翻译句子。
  (1)敏于事而慎于言。( 状语后置句 )
  译文: 行事勤勉,言语谨慎。 
  (2)人而不仁,如礼何?( 固定句式“如……何” )
  译文: 人如果不仁的话,怎样对待礼呢?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判断句 )
  译文: 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浮夸。 
  (4)仁以为己任。( 宾语前置句 )
  译文: 把实现“仁”的理想当作自己的责任。 
  (5)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固定句式“不亦……乎” )
  译文: 直到死才能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判断句 )
  译文: 聪明的人不会困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7)克己复礼为仁。( 判断句 )
  译文: 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 
  6.将下列有关本课文化常识的内容补充完整。
  (1)君子: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是对统治者或贵族男性的通称,指 社会地位高 的人。后来“君子”一词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
  ……
  18 大学之道 《礼记》
  原文呈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