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13 12:06: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18960字。

  龙岩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教学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札记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著述形式,又称杂识、杂录、笔记、笔谈、丛谈、随笔、随录、漫录等,今人常以“笔记”一名统之。古代札记的内容涉及广泛,包罗宏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无所不赅。在种类多样的札记体著述中,有一种是以学术问题探讨为主要内容,可称之为学术札记,其间多有真知灼见,是古代学术园地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古人普遍重视札记在读书治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撰写札记可以督策学人勤读深思、力学进业。札记写作还有利于学人存稿备忘、交流心得、练笔习文等。正因为认识到了札记撰写对于进学修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古代很多学者将札记作为重要的为学之具,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常以札记来记载感悟、辑录见闻、记录灵感、考究原委等。如宋张载倡言“心中苟有所开,即便札记”,且常常“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
  札记为古人求知修学所倚用,在其学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故古代的学术札记十分发达,成为传统学术的重要载体,为数甚夥,精品亦多。清徐养原说:“杂家者流,自古有之,至唐宋而寝盛”,出现了李匡乂《资取集》、苏鹗《苏氏演义》、沈括《梦溪笔谈》等一大批学术札记名著,足以作为考察借鉴的资料。
  以清代训诂学研究为例略作考察,即可知札记是清代学者训诂研究成果常见的载体形态。清代(尤其是乾嘉两朝)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此时学者在训诂研究上的所闻、所思、所得,有很多是以札记来承载和呈现的。如阎若璩《潜邱札记》、臧琳《经义杂记》、王鸣盛《蛾术编》等学术札记,其中就多有训诂探究的内容。借此能窥见当时训诂学研究实绩之大略,甚至可以粗知清代学术的内涵、特点等。所以梁启超说:“札记实为治此学者所最必要,而欲知清儒治学次第及其得力处,固当于此求之。”
  古代学术札记多是学者们在学术兴趣的驱动下潜心钻研、深造精诣而获得的成果。如洪迈“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元陶宗仪在外劳作,辍耕休息时则探究学问,并摘树叶记其所得,贮存于盎中,“如是者十载,遂累盍至十数”,后据此编成《辍耕录》;清翟灏研究文史,“考所由来,有所得辄札记之⋯⋯自壮至老,手搦翰一管,撰述无倦”。
  古人学术札记多有新创之见、精粹之论,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量。以乾嘉学术札记的训诂研究为例,其中无论是微观的具体训释,还是宏观的理论探讨,多有精义妙论。清胡培翚说:“(乾嘉)有札记之书,所释非一经,每经不数条,顾较通释全经者时有创获。”可见,乾嘉学术札记所载者,多有作者在经义训诂上的创新自得之言,其价值有时甚至超过通释全经之书。
  乾嘉札记的理论阐述也同样富有学术价值,如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集中反映了他的训诂理论,“其中批评前人望文生训和增宇解经的弊病以及论经文假借各条,尤为明白到切,为研究训诂学和注释学者所不可不反复细读的重要文献”(郭在贻语)。严元照《娱亲雅言》:“《释诂》篇首训‘始’,篇末训‘死’,两端具矣。”梁玉绳《警记》:“《释训》自‘子子孙孙引无极’以下十六句,皆用韵语,如七言古诗。此训诂之创格也。”此类札记材料,昭揭了古代训诂著作的高妙精微之处,可谓独具只眼、识见洞达。
  古代札记在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是:有感而发,信笔所至,了无拘束。因此,古代札记在形式上显得自由洒落、散漫无制。学术札记也当然如此,随意抒写,不事雕琢,更不措意于体系形式的建构,通常没有规整的结构框架和绵密的显性体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内在的思想理路。事实上,不少学术札记含有隐性的知识体系。对一部学术札记或若干相类的学术札记进行总体性观照就会发现,尽管其中的论述文字显得零碎散杂,漫无统纪,但实际上往往是围绕特定的学术论题或论域来展开研讨的,彼此关联,暗含着立体化的、动态生成的隐性系统。
  (摘编自曹海东《学术札记与中国古代学术》,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古人认识到札记撰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古代很多学者常以札记来记载感悟、辑录见闻、考究原委。
  B. 乾嘉训诂札记既有微观的具体训释实例,又有宏观的理论阐释,多是学者潜心钻研、深造精诣获得的成果。
  C. 梁玉绳指出,《释训》篇从“子子孙孙引无极”以下的十六句皆用韵语,是训诂学中一种创新的表达方式。
  D. 作为一种文体,学术札记没有严谨而规整的结构体系,这与其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者不在意体系建构有关。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为学工具,札记的种类多样,内容包罗万象,把它作为考察借鉴的资料,可以更好地研究古代学术。
  B. 古代札记常是学者有感而发,或记录学者思考某一问题时乍现的灵光,或载录学者经久探索的所思、所得。
  C. 古代学术札记有隐性体系,决定其必然围绕特定的学术论题或论域来展开研讨,彼此关联,暗含内在逻辑。
  D. 清代学者的学术成果常常以札记的形式呈现,因此,大量阅读清代学者的学术札记,有利于研究清代学术。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解读《尚书》“子孙其逢吉”时,伪《孔传》将“逢吉”连读,释为遇到吉祥;李惇依韵分开,“逢”释为“大”。
  B. 顾炎武写作《日知录》,一年之中“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积30年之功才写成此书。
  C. 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讨论双声叠韵字的意义,指出其意义应通过它们的发音去探求意义而非通过文字。
  D. 倪思宽在《二初斋读书记》中提出,研读经文时,若能前后对照阅读,就相当于圣贤亲自为自己作注解一样。
  4. 我们为什么要借鉴和利用古代学术札记?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解析】
  【导语】本文概述了学术札记在中国古代学术中的重要地位与特点。学术札记是中国古代重要著述形式,内容广泛,尤以学术探讨为核心,备受古人重视。札记助深思、进学业,记录感悟与灵感,成为学者治学的重要工具。古代学术札记数量众多,尤其在清代训诂学中占据关键地位,展现了当时学术研究的深度。这些札记多为学者潜心钻研成果,蕴含新见与精粹,学术价值显著。其写作自由,不拘形式,看似散乱实则隐含知识体系。学术札记以其独特价值与深刻内涵,为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学术札记没有严谨而规整的结构体系”错误。由原文最后一段“学术札记也当然如此,随意抒写,不事雕琢,更不措意于体系形式的建构,通常没有规整的结构框架和绵密的显性体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内在的思想理路。事实上,不少学术札记含有隐性的知识体系”可知,文中说“不措意于体系形式的建构,通常没有规整的结构框架和绵密的显性体系”,“不措意”不代表“没有”,而且文中说“通常没有”。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边少年(节选)
  裘山山
  我曾经在十二岁的时候转学到一个小城。小城依江而建,江是大江,江上船来船往,是小城通向外界的重要枢纽,我们班因此有很多船工的孩子。他们的家在江边一个山坡上,几排整齐的平砖房自下而上。据说是解放后政府为了让船工上岸而建的。之前的船工和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孩子们也不去上学。
  我去过那里,不是去玩儿,是去送成绩单。我进初中就当了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