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920字。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神危机的解脱,太复杂了。用《念奴娇•赤壁怀古》那样短小的词的形式,每句字数、平仄和韵脚都受到限制,太不适合了。苏轼需要另一种更为自由的形式,于是就采用了赋体。“赋”的规模比词大了许多,但不管是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还是曹植的《洛神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其特点乃是重在外部形态的描绘,排比铺陈,骈俪连绵,辞藻华彩。曹植经典的《洛神赋》写美女之美: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这仅是一个片段。洛神之美,是静止的,平面滑行,还不断换韵。没有时间、地点的交代,没有过程,没有感情的起伏,除了超凡的美,还是超凡的美。到了唐代,赋体有了发展,稍稍精练了一些,如《阿房宫赋》还有了一些思想批判,但其基础仍然是外部形态的描绘: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外部意象密度太大,长篇累牍,情感被辞藻所挤压,即使有深邃的思想,也无容纳的空间。原封不动采用赋体,对形而上的思考而言无异于作茧自缚。苏东坡采用后来兴起的抒情小赋的形式,进一步对其句法结构作散文化的调整。《赤壁赋》一开头是这样的: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正统的大赋洋洋洒洒,动辄数千字。《赤壁赋》七百字左右,属于小赋,体制甚小。“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虽为严格意义上的对仗句,但是不像大赋那样,不以骈词俪句在外部形态上平面滑行,而是以散句连续起来,用连接词“少焉”组合成过程。而这种过程,隐含着散文叙述性的要素:如时间,具体到七月既望;如地点,详细到赤壁之下;还有作者自己的动作和朋友的对话,词语多平实,并不求过分华彩。从过程性的表现来说,是不是有点像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呢?王安石的散文多用散句,在记述的过程中,层层上升到理论。《赤壁赋》所讨论的,不是一般的认识性的道理,而是人生观。王安石的文章并不抒情,而《赤壁赋》是抒情的。江上的景观被诗人独特的情感同化了。在不久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他写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而在《赤壁赋》中却不能这样写了。苏轼的艺术才华太丰富了,他除这一幅笔墨之外,还有另外一手。他在思想上要换一种活法,在艺术上也要换一种风格。小舟在惊涛骇浪中,根本不适合思考,特别是哲学性的思索。《赤壁赋》的任务是进行深邃的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需要宁静的心情同化环境的性质和形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水光接天,浮舟万顷,随波率性。有飘飘欲仙之心态,才能为潜心思考准备条件。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这里抒情用的是楚辞的骚体,文脉的起点是“饮酒乐甚”的“乐”,乐到“扣舷而歌”的程度,端的是快乐似神仙了。接下来这一笔,不着痕迹地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小的词的形式因为受到的限制太多,不适合表达复杂的精神危机的解脱,而各种赋体在这方面要更胜一筹。
B.曹植在其作品《洛神赋》中描写洛神之美,是静态和缺乏情感起伏变化的,只是展现了洛神超凡脱俗的美。
C.正统大赋密集的外部意象需要大篇幅的华丽辞藻进行描绘,妨碍了深邃思想的表达,此后兴起了抒情小赋。
D.《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描绘的风景特点不同,与作者在两篇作品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不同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赋发展到极端后必然产生小赋,这说明一些艺术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创新。
B.《游褒禅山记》多用散句,记述中层层上升到理论,表明多用散句的文章更适于发表议论。
C.苏轼的《赤壁赋》以乐起笔、经悲转喜,借景抒情、以情悟理,尽显迂回表意之妙。
D.大赋排比固化,通常只能承载简单的思想,缺乏深度,可见过于讲究形式往往会妨碍思想的表达。
3.下列选项中的说法最不符合大赋特征的一项是( )
A.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扬雄
B.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司马迁
C.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刘勰
D.赋取乎丽,而丽非奇不显。——刘熙载
4.为了说明抒情小赋的特点,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请结合文中的观点对李白的抒情小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进行鉴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星子的故园
刘爱春
我选了一截木桩坐下,坐在阳光和煦的四月,坐在一个初次谋面的小村里,坐在作家星子故园的门前。有那么一瞬,我清晰地感觉到一股浑厚气流的靠近,裹挟着十几度荣枯的温度。或者它真实地来自脚底——这厚积满园的落叶和枯草,踩上去绵软虚空,到达地面,竟需要一个沉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