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0 14:53: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110字。

  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尤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容易观察到,人从出生开始,除非恋外,都处在与他人身体同场的相处场景里:与父母相处,与其他家人相处,与邻里相处,与同学相处,与陌生人相处,等等。在数字媒介社会化应用之前,与人相处通常指身体同场的连接、心智解读及协调,身体同场是释放社交天性的前置条件。由于身体同场的社交太常见了,以至于人们把身体同场当作了社交的默认状态。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确认身体同场是人类社交的唯一形态,或身体同场是释放社交天性的唯一条件。我们的理解是,在数字媒介出现之前,人类没有其他可资运用的社交媒介,这才让身体同场成为社会交往的必要条件。而从电报时代开始,准确地说从书信时代开始,人际连接便开始摆脱身体同场的束缚。进入电子时代,从电报到电话,从有线到无线,都是这一发展的见证。
  身体与社交分离的事实让人们开始思考:释放社交天性是否一定需要身体同场?对此,雪莉•特克尔的回答是肯定的。在第一波互联网泡沫快被人遗忘的时候,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特克尔用一部专著《群体性孤独: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以下简称《群体性孤独》)向社会发出了灵魂拷问。她的言下之恋是,互联网不只给社会带来了经济泡沫,还给人类带来了情感泡沫。随着话题的快速扩散,“群体性孤独"一时成为了热议的社会性话题。
  特克尔的敏锐让她抓住了社交形态与人类心灵波动变化的历史时刻。但是对此,我们需要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移动终端的普及是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数字技术影响社会及社会交往的观凤口。进入21世纪,数字技术的发展迅速而剧烈,它让移动电话变身为个人终端,把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不断地纳入移动终端,让移动终端成为人类身体的外置部分。移动终端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大众化给人际连接带来的显见影响是“低头一族"初见端倪,每一位低头专注于移动终端的人似乎都在终端里释放着人类的社交天性:连接、心智解读、协调。从对社交天性的满足来看,数字社交无疑是对身体同场的革命,在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交往范围、交往逻辑,是社交关系的重构。
  在移动互联网到来初期,《群体性孤独》观察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如智能手机、数字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人们对虚拟世界更感兴趣,从而忽视了真实世界身体同场的社会交往。特克尔认为,进一步可观察的后果是人们尽管保持着与他人的联系,其交往却是浅层的,缺乏深刻情感的,也鲜有真实的互动。人们从在线联系中感受到的不是关爱和亲近,而是孤独和隔离。特克尔对数字连接给社会交往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心。在担心之外,她还努力地为群体性孤独提供解药,比如她在2015年出版的《重拾交谈:走出永远在线的孤独》(以下简称《重拾交谈》)。特克尔坚持认为,数字时代社会交往的正确方式依然是面对面交谈。尽管《重拾交谈》也被译成了十多种语言,可与《群体性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似乎远不如   
  《群体性孤独》。在此之后,特克尔还出版了《共情日记》,提出在疗愈自我、寻找生活恋
  义的过程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是,这部著作引起的议论也较为有限。
  事实是,没有人忽视释放人类社交天性的重要性,被误读的可能是释放社交天性的条件变了,而且是革命性的变革。在《群体性孤独》之后,《重拾交谈》和《共情日记》的遇冷,除了内容、市场因素之外,还在于特克尔误读了人类正在发生的社交革命。随着“互联网世代”逐步登上历史舞台,数字社交也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社会交往的主流形态,数字媒介成为释放人类社交天性的主流条件,历史潮流从身体同场切换到了身体异场却心灵同场。“互联网世代”从有能力进行社交开始就在运用数字媒介,他们习惯了运用数字媒介的社交,而不像他们的父辈和祖辈那样成长在较为单一的身体同场环境里而习惯于身体同场社交,且以身体异场为特征的数字社交是后来的,因此祖辈和父辈也只是因经济性和便利性而被迫适应。换句话说,当特克尔用自己数字移民的视角判断数字原住民的体验时出现了视角偏差,她对身体同场的呼唤不过是偏差的呈现而已。
  既然人们可以习惯于运用数字媒介的社交,说明身体同场不是人类社交天性释放的唯一条件,数字同场一样也可以让人类社交天性得到释放。如前所述,从书信进入社会化应用开始,身体同场便不再是社会交往的必然条件,只是当数字社交成为普遍事实时,我们才有了充足的证据,说明共情互动的本质是心灵而不一定是身体。既然身体同场和数字同场都能释放人类的社交天性,这就恋味着释放天性的既不必须是身体,也不必须是数字,而是同场。
  (摘编自邱泽奇《机器智能与社交关系重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在数字媒介出现之前,人际连接只能在身体同场的场景中进行,这使得身体同场成为社会交往的必要条件。
  B. 数字社交使人们摆脱了身体同场的束缚,并且能够满足人们释放社交天性的需求,是对身体同场社交关系的重构。
  C. 特克尔认为互联网带来了经济泡沫和情感泡沫,为了应对这种负面影响,她出版了《重抬交谈》《共情日记》。
  D. “互联网世代”已经习惯了运用数字媒介的社交,其社交能力超越了成长在较为单一的身体同场环境里的父辈和祖辈。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身体同场被当作社会交往的默认状态是由人们当时所处的社交环境决定的,我们不能受其局限。
  B. 特克尔观察到“群体性孤独”,应该是她坚持认为数字时代也要面对面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原因。
  C. 进入电子时代后,数字社交就成为社会交往的主流形态,身体异场心灵同场成为新的历史潮流。
  D. 如果特克尔能够改变自己数字移民的视角,就有可能对数字原住民的体验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A. 据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频繁使用社交媒体促进了民众与亲朋好友的线下交往和亲密关系,对孤独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B. 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稳步上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成为主要增长点。   
  C. JustSoSou1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轻人社交态度报告》显示,66.49%的年轻人选择通过社交App认识新朋友。
  D. 《2024年社交趋势洞察报告》显示,面对“和朋友相处的最理想状态”这一问题时,有54%的年轻人表示“经常联系,但也有自己的独处空间”。
  4. 作者是怎样看待特克尔关千互联网对社交的影响以及数字时代社交的观点的?请简要说明。(4分)
  5. 美国社交媒体学者博伊德认为,如今的青少年正是借助数字媒介进行社交和自我表达,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宝贵的社交空间,补充而非替代了现实社会里的互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母亲的苦楝树
  徐刚
  老屋后门口的宅沟对岸,是一棵苦楝树。为什么叫苦楝树?其皮其木其果其根皆苦故也,中医视之为宝物,能清热、利湿、解毒。少小时,它和我的个儿一般高。母亲说:“这是你父亲种下的,苦楝多果子,他盼着得一个儿子。”种树那一年的十一月,母亲生下我,父亲高兴地说:“种苦楝的有福。”我出生不到一百天,父亲病逝。村里有人觉得是苦楝带来的苦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