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29 21:00: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4 总计:1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990字。

  湖南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关注面前的所有信息,面对同一刺激物,也不可能关注这个刺激物本身的所有特征,只能有选择地加以关注。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面对对象与背景,个体只能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部分刺激进行反应。人们依据自己的动机、目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的主动选择,对同一个事物做出了不同的判断,这就叫选择性知觉。例如美术家、植物学家、木匠,看到了黄山迎客松,他们心里所想是不一样的。植物学家想的可能是这个迎客松属于哪一科、哪一属,适合什么土壤,有没有招病虫害。美术家想的可能是美。木匠想的可能是把哪些树枝砍掉能做成什么家具,要把这棵树都砍倒了,能做几个箱子等。
  心理学家提出了“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的观点。选择性注意指人们总是注意那些与自己的观点、信念相一致或自己需要的、关心的信息。过去经验等也影响了人们的注意力。选择性理解指对于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与个人的知识经验有关,受个人原有态度的制约。选择性记忆指人们容易记住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遗忘不感兴趣的东西,记住激情和热忱,记住令他们惊奇的事情,记住那些重复了多遍的事情,记住对自己有益的内容。
  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对客观刺激的反应不同,往往会对有些事物持积极态度,对另一些事物持消极态度,听而不闻,或听后未加重视。这种对客观刺激不同的知觉倾向就称为“知觉行为的选择性”。这种“各取所需”的现象,是各人的背景、兴趣和经验的不同造成的。
  此外,对未来的预期、身体状况、自身条件等因素也会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由主观因素造成的个体知觉差异性,使人的知觉世界各有千秋。虽然知觉反映了客体的本质属性,但在具体的反映形式和结果上,却体现着个人风格,形成了知觉的选择性。另外,客观刺激物和情境也会影响知觉的选择性。人们会有选择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之上,忽略背景的影响。
  选择性知觉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同样的东西,大家给出的结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比如,现在网络中关于某些观点的争论,对同一个人、同一个观点、同一个事,大家给出的结论常常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而且,常常是先有观点,再找证据。一旦产生了支持(或反对)的观点,常常也是为了支持(或反对)而支持(或反对)。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这是最不理性的一种方式。这样的争论做不到“理越辩越明”的结果,只可能是越辩越气愤,最后变成了对人不对事,乃至人身攻击。
  因为影响知觉的因素包括价值观、人格、立场、动机、目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等,繁纷复杂,所以,人一旦产生了某种立场,就常常不能客观、公正、理性地看待问题。曲解、断章取义是常见的手法。
  在争论过程中,人们常常不是就这个议题本身的内涵和逻辑来展开,往往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来进行争论。这容易理解,讨论议题的内涵、战术等专业问题有相当的技术和专业门槛,而讨论是不是网红、是不是资本的代言人等道德问题,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是最没有门槛的,也最能激发群情。   
  争论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偏激的情况。对争论对象的态度越极端,对各自判断的自信心就越强。争论产生的不满乃至开始愤怒,不是争论对象本身的是非曲直,而是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争论的动力是要证明、捍卫自己的正确性。换言之,人们为什么这么容易参与争论?常常是被永恒的不满足、被渴望关注和认同驱使,被相信自己正确大于希望自己正确的动机驱使,需要更多的关注、认同感,更多的中心感和优越感。
  (摘编自郝旭光《网络争论中,为何最终结果往往是使双方更坚定自己的观点?》)
  材料二:
  “注意”让“心流”产生
  很多人以为“注意”是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恰恰相反,注意力高度集中是一种警觉而安静的状态——呼吸变慢、心率下降、不受情绪的干扰,此时产生情绪的边缘系统被大脑皮层抑制,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流”状态。此刻人的内心平静而专注,几乎忘记了时间,这种状态的维持需要脑干的蓝斑核、右侧额叶和顶叶的共同参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看到黄山迎客松,植物学家、美术家和木匠想到的内容不一样,是因为他们主动选择的依据不一样。
  B.网络中先有观点,再找证据的争论方式,因其人身攻击的特质而被认为是一种最不理性的争论方式。
  C.你全神贯注时知觉范围内出现了外物,在你做出反应动作之前大脑中的注意神经元就已经产生了兴奋。
  D.魔术师善于利用“选择性注意”和转移规律来转移观众视线,从而成功地将观众带到“见证奇迹的时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在的刺激出现时,人们的注意就会被转移。
  B.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背景、兴趣和经验等方面并不相同,所以出现了人们对事物“各取所需”的现象。
  C.当你埋头做事时,如果听到周围人谈话时提到你的名字,用不着抬头,你就可能会有意听他们的谈话内容。   
  D.人们在关注负面信息时应有清醒的意识,理智应对,不被眼前乱象迷惑,保持远见和定力。
  3.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所提到的“选择性注意”的一项是(   )(3分)
  A.雷达观察站的观测员长时间地注视雷达荧光屏上可能出现的光信号。
  B.孩子在睡梦中被叫醒,迷迷糊糊睁开眼,答应一声后,翻个身又睡着了。
  C.一个人一直在心里提醒自己该做某件事了,可是去做的时候却忘了要干什么。
  D.斗牛场面与棒球场面交替出现,大部分西班牙人只看到了斗牛场面。
  4.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每空填3个字。(4分)
  5.请运用材料一中的观点来分析下面的事件。(6分)
  “8个瑞士卷怎么分?”全网的老公们最近都在被问这个问题。近日,一位宝妈买了8个瑞士卷,女儿吃了2个,儿子吃了2个,老公吃了2个。孩子们都睡了以后,她认为剩下2个瑞士卷该自己吃,没想到遭到了老公的批评。老公的理由是:作为妈妈,应该以身作则,不应多吃零食,以免给孩子造成错误的食品观念,也应该把剩下的瑞士卷让给孩子吃。这个家庭内部的摩擦,迅速蔓延到了社交平台,引发了一场关于男女对立、家庭责任的网络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双方在网络上都各有支持者,并且这场争论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趋势。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亲与茶
  梁晓声
  父亲是从不饮茶的。
  1963年我已经14岁了,还没见过茶。但从读过的小说里知道,茶是南方有身份人家待客的饮料。
  1971年,也是春节前,我从兵团回哈尔滨探家。那个冬季多雪而寒冷,父亲原本是准备与我同时探家的,却没成行——他在家信中写的原因是:“建设任务紧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