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1490字。
机密★启用前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般都认为,《登鹳雀楼》刻画了大自然壮丽而雄奇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深厚感情。有人认为,“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还有人认为,这首诗是“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但是,诗人写此诗真正要表达的主题果真如此吗?
为了弄清这首诗的主旨,我们不妨先看看唐代有关登楼诗的概况。据统计,唐代涉及登楼的诗共有32首,其主题或这些诗人登楼的目的,无非有三:一是为了欣赏美景,这样的诗只有一首,即畅当的《登鸛雀楼》。其诗是:“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这首诗描写宏伟的鸛雀楼和登楼所见的壮阔景象。当然,此诗并非单纯写景。也寄寓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高逸的心志。二是为了排忧解闷,其中既有忧谗畏讥,又有仕途失意,这样的诗有三首,即王维的《登楼歌》、李白的《登锦城散花楼》和韦应物的《登楼》。三是望乡土、思亲友。而以这第三种目的,占绝大多数。这是因为古人,特别是游子登楼往往会引起思乡怀人之情,这是环境使然,更是心中久郁之渴求。正如李九龄所说:“总是动人乡思处,更堪容易上高楼。”(《登楼寄远》)又如刘辟所说:“游人莫登眺,迢递故乡程。”(《登楼望月二首》其一)
在古代,不但登楼易引起思乡之情,凡是登高、登台、登阁等同样也会惹动乡思。建安时期王粲的《登楼赋》更是成为后代诗人郁郁不得志而思乡盼归的代表作品。这说明乡思和乡愁已成为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诗歌的重要母题,是每个游子心心念念、拂之不去的情结。在古代,当他们归家无望时,远望当归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所以无怪司空图说:“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年华。”(《九月八日》)邵雍说:“一般情意恶难羁,长怕登高望远时。”(《登石阁吟》)
分析《登鹳雀楼》此诗,不能只着眼于后两句,还应先弄清前两句的诗意。白日,傅璇琮等主编的《中华古典诗词比兴转义大词典)中的一个义项是:“暗示时光流逝,感慨盛时不再。”“白日依山尽”,写的是日落之景。日落让人想到的无非有两点,一是留恋,所谓“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一是思乡,所谓“日幕乡关何处是”(崔颢《登黄鹤楼)》。此时诗人当兼有这两种感情,而以后者为主。可以古诗为证。陈子昂《感遇》:“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李白《长歌行》;“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很显然,古人写“白日”西驰,多是表达时光易逝之感慨。而“白日依山尽”所隐含的也正是这种特定的意蕴。
再看“黄河入海流”,此句除了写黄河奔流之势外,还让人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时光流逝。对此古人也多有同感,韦庄《忆昔》诗中:“今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登楼诗的写作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欣赏美景,二是排忧解闷,三是思乡怀人。
B.乡思是中国诗歌的重要母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利,远望当归便是游子常见的选择。
C.古诗写日落,要么表达留恋之情,要么表达思乡之意,《登鹳雀楼)兼有这两种感情。
D.《登鹳雀楼)的写作目的是远望思归,这才是诗人创作原意,其他各种解读都有失偏颇。
2.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之涣之所以要“更上一层楼”,是觉得在薄暮时分极目远望也许能看见千里外的家山。
B.《登鹳雀楼》所写三个意象很容易触动诗人的乡思:一是落日,二是流水,三是高楼。
C.《登鹳雀楼》与崔颢的《登黄鹤楼》,同写“登楼”,同为远眺,境界都壮阔,主题也相同。
D.人们更感意认为《登鹳雀楼》表现阔大胸襟气魄和追求更高远境界的积极向上的主题。
3.下列选项,符合文本中“凡是登高、登台、登阁等同样也会惹动乡思”的一项是(3分)
A.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谣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4.文本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和反向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 分)
5.清代学者谭献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简要说说你对王之涣《登鸛雀楼》主题的理解。(6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概念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设问、反问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明确设问、反问的作用,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落地生根
余华
冬去春来,林祥福留在了溪镇,没有和冬天一起离去。当绿芽在树木冻裂敞开处生长出来时,林祥福在溪镇扎下了根。
龙卷风之后是雪冻,溪镇破败的景象在门窗上一览无余。林祥福施展起了他的木工手艺,将陈永良家变形破损的门窗收拾一新,又替隔壁邻居收拾了变形破损的门窗。林祥福的木工手艺声名鹊起,街上其他人家的邀请接踵而至,林祥福一人忙不过来,陈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