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第18题指瑕
作者:不详 时间:2006/8/11 19:12:5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18.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4分)
语言的形式, ① 能是美的, ②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 ③ 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④ 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⑤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 ⑥ 二者这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考试中心提供的参考答案为:之所以;因为;所以;也;尽管;但是
我们知道,虚词虽然一般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却具有重要的语法功能。它的使用直接关系到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语意关系的明晰性。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语言的形式, ① 能是美的, ②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
这是一个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单重复句,其中“语言的形式”是前后两个分句的共同主语,后一个分句的“它”复指“语言的形式”。两个分句间的关系如何呢?仔细辨析当属递进关系。它告诉我们抽象的“语言的形式”不仅“能”成为美的,给人以美感,而且它还有着极为具体可感的美的形式,诸如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
当然,单就此复句分析,这样理解无疑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整个语段语境的限定性。那我们接着分析理解为递进关系会不会造成对整个语意的阻滞。整个语段的中心重在从音乐美的角度谈“语言的形式美”,认为语言的形式美也就是语言固有的音乐性特质的反映。从这个角度讲,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标示二者的关系,无疑有着损伤整体文意的缺点。看来递进关系是不妥的。而参考答案提供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无疑正适应了整体文意的需要,它告诉我们语言形式的美来源于语言的音乐性特质,与音乐的美一样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但问题是,就局部语言形式讲,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却有违基本的语言逻辑表达。我们只要把参考答案填进去做一下分析,问题自现。
语言的形式,之所以能是美的, 因为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
此语句缩减后为:语言的形式之所以能是美的,因为它有美。倒过来按正常的顺序表达则为:因为语言的形式有美,所以它能是美的。这样的表达无疑犯了因果同义推导的错误。试想,既然有美,又何谈“能”是美的?无论如何“有美”也不能成为“能美”的理由。因为有美,所以能美是不折不扣的废话。
既然如此,那此句的问题究竟在哪?我觉得本句的问题主要出在表层的文字表达上。只要我们稍作修改,问题就自然消解。我们可以把此句中的三个“的美”删去,再在回环之后加上“特点”一词,原句就变为:语言的形式,之所以能是美的,因为它有整齐,抑扬,回环的特点。这也就是说,语言的形式因为有整齐,抑扬,回环这样的特点,自然它就能够是美的了。这样一改,不仅语意通畅,而且消解了原文的逻辑问题。
最后,我还想补充说明的是,“之所以”往往与“是因为”形成相对固定的搭配,这种搭配是一种语言表述的习惯,也是一种语言运用的形式规范,容不得随意颠覆破坏。事实上,单从语言音节的谐调性上讲,②处填“是因为”比填入“因为”也要好得多。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