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识识记内容

作者: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高登中学 胡超  时间:2005/12/14 21:11:4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小说相关知识
  一、定义: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所以人物形象应该是三要素中最主要的。
  ①、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习惯上我们把主要人物叫“主人公”。一篇(部)小说整篇(部)都是围绕着他(她)展开的。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小说人物塑造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①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②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②、小说情节包括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是描绘人物、塑造人物形象的依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一部分,也可以颠倒或交错。
  ③、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故事发生时的时代、景物、场面等环境因素,也是人物生活的环境。环境对人物的性格、语言、精神等起着重要的限制作用。比如一个生活在唐代的人,他的性格、语言、精神就应该符合唐代的环境;一个生活在23世纪的人,他的性格、语言、精神应该符合那时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也有一定的作用。描写社会环境,是为了交代时代背景;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三、小说的人称、线索
  ①、人称:包括第一、二、三人称.
  如果叙述人是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当事人的身份来叙述的就叫第一人称("我","我们");如果叙述人是以作品中的人物对方的身份出现的,就叫第二人称("你","你们");如果叙述人物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三人称("他","他们").
  ②、线索:即事物发展的脉络。
  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作者的感情,人物的某种精神,也可以是某句话,某种行为;时间,空间也可以成为文章的线索如《范进中举》是以中心事件“中举”为线索的,故事情节按照中举前与中举后展开,中举前穷愁潦倒,地位卑微,中举后喜极发疯,一步登天,以此深刻揭露和辛辣嘲讽八股科举制度.
  四、小说的分类
  ①、按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
  ②、按内容:可分为武侠小说、历史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动漫小说
  ③、按流派:可分为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
  ④、按年代:可分为古代小说、现代小说
  五、课外了解内容
  ①、小说与历史的区别和联系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演绎各种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从前的,可以是现在的,也可以是未来的。小说中的人和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人和事,或是化名的真人真事。 
  历史是对人和事的客观记录和反映,不能有丝毫捏造和虚构,捏造和虚构是违背史德的。 
  总之,小说与历史既有区别,又有关联。小说中反映的时代背景、文化意境应是真实的历史,历史小说中反映的历史粗线条、要员要事应是真实的历史,小说家应该要有这种历史功底,应该写出这样的小说,读者既是读小说,又可以从中读到历史。历史的粗线条、要员要事可以以历史小说的形式加以故事化,加以想像、据理演绎,普及宣传,历史小说家应该充分尊重历史的粗线条、要员要事,提供给读者既可以当历史读又可以当小说读的有魅力作品。
  ②、名著的阅读方法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方法上以自读为主。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扩展视野。
  说明文相关知识
  一、两种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二、常见的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三、说明顺序(作用:使说明内容条理化)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时、空相结合、逻辑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段落、层次:
  五、说明文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准确的前提下,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①准确:a、简洁平实    b、生动活泼
  ②分析语言表达效果:
  a、概括(具体)地或精练(详尽)地说明了……
  b、语言平易朴实或形象生动
  c、常见题型:某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能(不能);该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若去掉,则……;所以,该词……
  六、说明文的常规考点
  ①说明方法              ②说明顺序
  ③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④文章或段落中的层次,
  ⑤段落的结构特点        ⑥文章或文段的主要内容概括
  ⑦词或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效果,
  ⑧语言的表达特点等。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