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字作兼词和作语气助词的辨别

作者:湖北郧西三中 余修清  时间:2008/1/23 17:29:5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文言词“焉”用在句尾,既可以作兼词,又可以作语气助词。那么,如何辨别句尾的“焉”字是兼词还是语气助词呢?
  只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句尾的“焉”字即为语气助词,否则就是兼词。
  1、主语是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句尾的“焉”字为语气助词。例如:
  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苏轼《石钟山记》)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即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
  ②、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吕氏春秋•奇鬼》)
  “有奇鬼焉”即有个奇鬼。
  2、主语是代替表示处所、范围、方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指示代词时,句尾的“焉”为语气助词。例如:
  ① 、此之谓三有礼焉。(《孟子•离娄下》)
  此句中的“此”代方面,指称前面所说的三个方面的事情。
  ② 、彼有人焉,未可图也。(《三国志•吴主传》)
  此句中的“彼”代处所,指称孙吴政权所管辖的地区。
  3、状语是表示处所、范围、对象、原因、方式的词语或短语时,句尾的“焉”字为语气助词。例如:
  ①、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此句中的状语“于我心”即为表示处所的介宾短语。
  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列传》)
  此句中的状语“一篇之中”就是表示范围的偏正短语。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此句中的状语“于我”就是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
  ④、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曹刿论战》)
  此句中的“何”即为表原因的状语。
  ⑤、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
  此句中的“以荆卿为计” 即为表行为方式的状语。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