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中的“夫子”该如何理解?

作者:不详  时间:2007/12/30 16:40:1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夫子得名于大夫(包括卿)。夫子者,夫,大夫,子,男子尊称,如孔子、孟子、墨子等先秦诸子皆之为子。春秋时代,凡大夫以上才可被敬称为夫子。 
  《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子路问丈人话中所称的“夫子”实际上是指说他的老师孔丘。一般的理解是称呼孔子为老师。其实,这是误解。因为在孔子前,是没有人当老师而被称呼为夫子的。 
  《论语》之《季氏》,“夫子欲火,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这里夫子指的是鲁大夫季孙。《宪问》,“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则指卫大夫公孙枝。孔子当过鲁司寇,也是一个大夫,故也被称为夫子。但是在孔子后,情况有了变化。 
  《论语》中,称夫子有近四十处之多,其中属于学生称呼孔子的地方有三十一次。由于《论语》中对孔子称呼为夫子实为多数,孔子以后则被神话的尊师形象也影响了后世。夫子首先成为了对孔子的专称,人称孔夫子比称孔丘更为人熟知。在后人及后世的衍用中,则成了对老师的敬称。在有的演变或文字运用中,有时相互之间并不是师生关系,但出于尊敬,同样的将年长的男性称为夫子。在更多的时候,夫子就成为对可以值得尊敬的男性的称呼。 
  《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寂寂蔫”,“愿夫子辅吾志”等都是齐宣王对孟子的敬称。而在《孟子•梁惠王上》的开篇,梁惠王对孟子说,“叟!不远千里而来。”叟字在当今就是理解为老者,或一个老头,而将夫子替代之的老头称谓,是齐宣王接受了孟子的教诲后才改用的。由此可见,通过夫子之称,齐宣王已经将孟子尊看为自己的师长。而在于《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这里的夫子是指丈夫,是当时的女性将丈夫也看做有德行之人的尊称。 
  以此种种,夫子之称,不能笼统地都视为是对男子的尊称,而应该是,在孔子前是对大夫以上有官爵的男子尊称,孔子后,是对有德行的可以奉尊为师长的男性敬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