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吴越为一体”与“君臣无事”
作者:金韦 时间:2007/12/4 7:44:1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先看一下“吴越为一体”句的上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在这段文字中,魏征说的是取天下和守天下的道理。国君处在忧患之中,定能竭诚对待臣民,因而就取得了天下,此所谓“善始者实繁”。而得了天下之后,国君放纵自己的心意,不再竭诚对待臣民,于是就守不住天下了,此所谓“克终者盖寡”。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正是用典举例来说明这个道理。这里的“竭诚”是上文“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的略说,指的是国君谒诚对待自己的臣民,不能一般地理解成“竭诚对待别人”。一个国君,在忧患之中竭诚地对待自己的臣民,怎么能使两个敌对的国家就友好起来了呢?这是说不通的。这跟日常生活中真心诚意地对待别人,化解了别人对自己的怨恨不是一回事。“吴越为一体”是特指勾践灭吴。勾践被夫差所败,退守于会稽山上,差点灭国,正是处在“殷忧”之中;而后勾践虚心听取大臣范蠡、文种的意见,反省自己的过失,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与臣民共患难,正所谓“竭诚以待下”。而“竭诚”的结果是让越国百姓说出了“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恩惠像这个国君呀,可以不为他效死吗?)①这样以死报君恩的壮语。于是三战(“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②)而灭了吴国。因此,“吴越为一体”,乃是指越国灭了吴国,而非越国与吴国相联合。
“吴越为一体”是用典,“骨肉为行路”按理也该是对应的用典。因笔者见识浅陋,尚不知特指何人。但是,将“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作为一般的概括性举例来看,也未尝不可。如隋炀帝亡国的情况就是这样。隋炀帝“纵情傲物”自不必说,而在他灭亡之时“普天之下,莫匪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亿兆靡感恩之士,九牧无勤王之师。”③这样众叛亲离的独夫,岂不是“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谏太宗十思疏》中又有“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句。文臣武将争相效命于朝廷,怎么会君与臣就无事了呢?有人认为,这里的君臣可作偏义复合词看,只是指的君。事情都由文臣武将做了,君王自然无事了。这样解读似乎化解了上下句的矛盾,但视君臣为君,缺少依据。其实,这里的无事,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意思,不是指没有事做或不做事。这是出自于《老子》的“无事”,就像此文中出现的“不言而化”、“无为之大道”一样,都出自《老子》。《老子》中数次出现“无事”,举两例如下: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④《老子》河上公注本解释为:治天下常当以无事不当烦劳也。及其好有事则政教烦民不安,故不足以治天下也。
“我无事而民自富。”⑤河上公注本解为:我无徭役征召之事,民安其业,故皆自富。
由上二例可见,《老子》中的“无事”,是指不做烦民劳民之事。而“君臣无事”表达的也正是这个意思。要把国家治好,君臣就不能做烦民劳民之事,要遵循无为而治的大道。
注:①②见《国语•越语下》;③见《隋书•帝纪第四》。④⑤分见《老子》第四十八章与五十七章。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