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湖北满分作文选

作者:佚名  时间:2007/6/21 20:45:0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爱的就是你——中国话。
  爱你的发音抑扬顿挫,爱你的笔画千奇百变,爱你的意蕴绵延深长。总之,你的一切,我都爱。
  小时候,妈妈教我唱《祖国妈妈》,我只知道我的祖国是中国,她的名字叫中华,我说的话叫作中国话。似乎就是那个时候,“中国话”这三个字便已植入了我的心中。
  渐渐地,我学会了写充满着美和力的汉字,学会了读美妙动听的汉语拼音,学会了用中国语言表达我的思想,抒发我的感情。我知道,这一辈子,到哪儿都离不开中国话了。您已经深入到我的灵魂,渗入了我的骨髓。每次,我用那支有力的钢笔描绘我眼中明媚的春光;每次,我在洁白的纸上写上满天繁星讲述的话语;每次,我用精美的小本儿记下游览过的美丽景色,我的心,都那么澎湃起伏,那么热情激动。因为我终于有能力跟我的祖国对话,跟我的灵魂对话,那是您,是您成全了我。是您啊,中国话。
  可是对不起,有一段时间,我冷落了你。那是我最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我被English那柔美的线条吸引了,我渴望掌握那流畅得让我心醉的文字和让我心动的声音。我一心扑在她那儿,留在您身上的心思全部被一点儿一点儿地抽走,我不知道你的寂寞,直到有一天我厌倦那些繁杂的单调,厌倦了那些毫无变化的字母,我突然地那么失魂落魄,那么地想念您。中国话啊,找回来了啊,因为我刻骨铭心地依恋着您。
  可是,我为什么偏偏钟情于您呢?我明白了,因为您是中华民族的魂啊,我怎么能离得开民族的灵魂呢?
  还记得,在古代埃及,古代罗马,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这四大文明起源时,您作为中华民族的使者,传递着我们中国人的声音,传递着中华文明,宣扬了华夏民族的辉煌!几千几万年过去了,古代埃及、罗马、巴比伦的文明早已被历史尘封,他们的影子早已灰飞湮灭,可唯有您,越发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唯有中国,挺直了脊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东方的明珠。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永远都是那么顽强,历史无法抹灭,它只能为您喝彩!
  我有什么理由不爱您?远古的甲骨上有您的身影,张骞带到西域的古籍上有您,记载古老中国文明的史册上有您,中华民族的血液流淌的就是您的魂啊!
  我真的全身心地敬仰着你,你不用怀疑。我真的爱的就是你——中国话,爱的就是您——我伟大的祖国!   
  【评析】作者本人感情饱满,真挚,抒发自己与母语的血肉联系,反省自己对母语曾经的冷落。回想“几千几万年”母语传递的文明与创造的辉煌,表明自己对母语“刻骨铭心地依恋”的情怀。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首尾照应。表达流畅,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灵活、恰当。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个性色彩。
  
    诗般母语
       湖北考生
  是什么,如稚拙的图画,刻在出土文物那沧桑的剖面;是什么,如风霜渲染过的枫叶,夹在唐诗宋词发黄的纸页间;是什么,如行云如流水,从老人的唇齿间娓娓道来,印在纳凉顽童神往的双眸;又是什么,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遍地流淌、生生不息……
  是母语。是母亲亲切的话语,是中华民族视为根的话语,是中国遍地开花的话语。一直觉得,母语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话语。它历经五千年文明的浸润和刀枪火石的历炼,读起来才能如此字正腔圆,如珠玉落盘。千百年来,中国话在无数龙之传人的唇舌间辗转,亦使它本身有了灵性。我们珍视它又漠视它,而它,却一如既往,在东方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铮然作响,向世界发出自己庄严的喉音。
  在古埃及人信奉的众神里,有一位叫玛特,乃掌管真理、正义及法度的女神。玛特头上佩戴羽毛,人死后至冥府,心脏必须称重,玛特便把她的羽毛置于天平的另一端,以称出那人心的重量。
  我喜欢这羽毛。母语就是这样一根有大重量的羽毛,它或许填不了天,补不了龟裂的大地,它恰恰足以称出一个民族文化积淀的分量。
  如此看来,中国话定然有着撼动世界的力量。《诗经》中那么多摄人心魂的妙语,定要用中国话吟诵,才会抑扬顿挫、感人肺腑。新中国成立之时,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声庄严的宣告,也定要用中国话喊出,才实践了一个民族复兴的全部意义。“静水流深”的微妙意境,或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禅意,倘若翻译成英文或是德文,其间的神妙定要大打折扣。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说,即使雪芹先生在世,《红楼梦》完篇,也难获诺贝尔文学奖。因为《红楼梦》是太中国化的东西,唯有用母语读来,其间的辛酸苦泪才能慢慢品出。
  终于明白,为什么泰戈尔文似织锦的《飞鸟集》,我读来却总觉有一分隔阂。因为语言,正如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取代中国语一样,印度语言的奥妙也无可替代。任何民族的母语都是本国视为珍宝的活的文化,而中国话大概是其中最厚重的。
  我爱自己的母语。这如梦如曲如诗的中国语,这在龙之传人的唇舌间辗转千年的中国语,我仍听到它如诗的韵律:平平仄仄平。
  【评析】这是一首赞美诗。母语的生生不息,母语的字正腔圆,母语的抑扬顿挫,母语的传情达意,母语的精微妙境……作者体味深刻,感悟独到,信手拈来,构建了一首诗,演绎了一首歌,成就了一篇文章。作者所喜欢的能称人心重量的羽毛,也称出了作者对母语挚爱的分量。难能可贵的,不仅仅在于本文华丽的文采及其传达的充实内容和点滴体悟;不仅仅在于散文化的结构及散文笔法所展示的流畅的行文和鲜明的主题,更在于思维的理性和从容。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