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合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7950字。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一6题,共21分)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chóng( )尚自然,以自然为美,以自然取胜。梅、兰、竹、菊以其各具个性的品质,成为历代文人展示高洁品格、托物言志、寓兴自我的绝佳题材。明代黄凤池有这样的描述:“文房清供,独取梅兰竹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附势。春之兰,夏之竹,秋之菊,冬之梅,“四君子”也,彰显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1.阅读上面的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彰显( ) (2)chóng( )尚
2.文段中不少成语,请你写出三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2分)
(1)孤芳自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浩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联要求,结合上面语段内容,请选出正确的上下联:______。( )(只填序号,2分)
①琴棋书画自陶情 ②两袖清风存正气 ③竹菊梅兰可养性 ④风吹不动天边月
5.下列对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对古代陶瓷的研究,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是崇尚简朴、崇尚道德的礼仪之邦。
B.在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为重要。
C.各级人民政府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D.为减少沙尘暴的危害,有关部门制定了防沙措施,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
6.根据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10分)
自古以来,花鸟虫鱼和山川湖海都是文人墨客笔下净化心灵的源泉,表情达意的寄托。陶弘景沉醉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这一清晨热闹欢跃的景象;刘桢以“______?松柏有本性”之句,赞美了松柏傲雪凌霜的品性;曹植远至贫困海边,目睹“______,______”的荒芜家园,抒发感慨:王维赴边塞慰问,借用“______,______”中的意象,表达孤寂之情。李白在荆门看到的“______,______”反衬出江水平静江岸辽阔的景象;白居易通过“花”和“草”赞美西湖春天的两句古诗:“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状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现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里共分为10个大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及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对于人类社会或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这与其存在特点有很大关系,因此也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容易出现中断。某些领域或项目往往因传承人的死亡而走向衰落,不经意就会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传承人。
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006年起,国务院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与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众的情感生活有着难以割舍的渊源。我国是世界的非遗大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遗资源,世界非遗名录的1/10在中国。然而,随着近些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没有断加快,没有少的历史文化渐行渐远,一些珍贵的民间工艺面临失传。非遗传承需要众人接力。非遗项目和技艺如果只被少数人掌握,非遗失传的风险就会加大。所以,要扩大非遗的影响力,让公众积极参与,争取使每个人都能成为非遗的关注者、传承者和实践者,这样才能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