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38
- 资源简介:
约6280字。
《雷雨》节选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细细品味人物语言,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2.把握戏剧的语言特征,揣摩人物潜台词;
3.分析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探究其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
4.理解悲剧的美学价值,涵养悲悯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戏剧语言解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话剧常识:
话剧是以说白(包括对白、旁白、独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戏剧形式。
二十世纪初,话剧从西方传入中国,1928年,著名戏剧家洪深提议将其定名为话剧。
二、资料链接:名家评说《雷雨》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现代戏剧家李健吾评《雷雨》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巴金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黎烈文
三、作者和剧情介绍:
1、曹禺(1910--1996),中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随继母辗转天津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1922年入南开中学读书,加入南开新剧团,1928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后进入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 1933年完成处女作《雷雨》;(23岁) 1935年写成《日出》(25岁)
《雷雨》《日出》《原野》三部曲是他的代表作,也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雷雨》的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有其重要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1935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本舞台,演出盛况超前,不久,它又被译为日文,《雷雨》是被翻译成各国语言文学最多的中国话剧。这部剧也被认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2、剧情介绍:
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悲情故事。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子繁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就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产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引诱了婢女四凤,出于嫉妒之心,繁漪便通知了四凤的母亲,远在学堂做工的鲁侍萍把她领走。而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并为他生了两个孩子的侍女,三十年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大年夜,被赶出了周家的大门。鲁侍萍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这些矛盾在一个雷雨天终于酝酿、激化,矛盾冲突趋向高潮,真相大白之后,一切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周萍和四凤知道了他们原来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皇出走,不幸触电身亡,单纯、善良的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萍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
《雷雨》写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