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赤壁赋》对比阅读之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6/18 10:32: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890字。

  《故都的秋》《赤壁赋》对比阅读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感悟郁达夫和苏轼在秋景中蕴含的感情,提升鉴赏能力。。
  2.通过对比阅读,理解“秋士”的深层含义,提升思维品质。
  3.通过辨析作者面对自然之秋的人生态度,学会反观自然,修正自我。
  教学重点:通过两个文本的对比阅读,感悟郁达夫和苏轼在秋景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理解“秋士”的深层含义,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情境交流法、问题设计法
  教学课时:1课
  教学过程
  一、解读“单元导读”导入,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齐读课本105页“单元导读”第一段,明确学习目标。
  反观自然:自然界存在着一种表现和确认人本质的价值。承认自然界的这种价值,人类就可以通过现实自然界反观自照自身,修正自我形象,调整自我心态,从而感恩自然,善待自我。没有一片自然是没有意义的,一片自然就是一处心灵。
  二、学习任务一:品“秋味”郁达夫,初悟“秋士”内涵
  P111页“学习提示”:作者说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有什么道理?我们从文本里解读它的依据和其中的道理。
  学习活动1:读《故都的秋》第12段,完成“关于秋士的身份证”,思考为什么“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
  学生完成学案: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问题1:作者认为什么人与秋天的关系最深、最真、最回味无穷?
  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中国的文人学士,从身份上看最准确的答案是“秋士”。
  问题2:填写关于秋士的身份证。
  籍贯:         
  年龄:        
  身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