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8140字。
初二(上)半期自主作业
语文试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阅读下面这段小育同学在升旗仪式后的随感,完成下面小题。
升旗仪式上,大家屏(bǐng)息敛声,肃立,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唱起国歌,思绪仿佛又回到那一段段难忘的岁月——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民奋起抵抗,解放军战士摧枯拉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新中国建立后,科学家们殚精竭虑,为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鞠躬尽瘁;而今,社会发生着沧海桑田的巨变,人们依旧怀着炽(zhì)热的心,不辍地劳作,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主持人抑扬顿挫(cuò)的声音,把大家又拉回到现实。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有任劳任怨的父母为伴,与和颜悦色的老师为伍,当谨记他们的教诲(huì),勤学乐学。面对困难不泄气,将自强自立隽刻在心底,方能让自己鹤立鸡群。
1.文中画横线的词语加点字读音不当的一项是( )
A.屏(bǐng)息敛声 B.炽(zhì)热 C.抑扬顿挫(cuò) D.教诲(huì)
2.文中加粗的词语中字形错误的一项是( )
A.不辍 B.泄气 C.隽刻 D.鹤立鸡群
3.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摧枯拉朽 B.殚精竭虑 C.沧海桑田 D.和颜悦色
4.小育和小才在复盘一二单元所学的知识,他们的对话中画线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小育:小才,你知道新闻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吗?
小才:当然知道啦!A.新闻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构成的。我还知道背景和结语有时会包含在主体里面。
小育:那你知道一单元这些新闻分别属于哪些新闻类型吗?
小才:B.《消息二则》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消息,《“飞天”凌空》是通讯,《一着惊海天》是新闻特写,《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新闻评论。看我记得多熟练!
小育:那你来考考我回忆性散文的相关内容吧!小才:没问题!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小育:嗯,我想想,C.他应该是一个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热忱待人、没有民族偏见又有一点儿不拘小节的老师。
小育:那朱德在回忆他的母亲的时候,主要抓住母亲的什么品质来写的呢?小才:D.主要抓住母亲勤劳的品质来写的。
……
A.A B.B C.C D.D
5.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正确的排序是( )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如果误解了,那我们就不能理解那美好的本质。
①浅尝辄止,看到的只是现象;只有深刻介入,才能触达事情的本质。
②任何一件事情要做好或做到极致,都必须付出极大的精力和心血。
③世间所有的成功,都是人们苦心孤诣的结晶,或者说,它们几乎都是深刻思考和探索使然。
④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断章取义,比如,我们常常听到父母和朋友的一些批评甚至指责,可是,这只是现象,其本质是对我们的爱。
⑤而我们让某些事情由好走向更好,就是从现象抵达本质的过程。
A.②③①⑤④ B.③①⑤④② C.②④③⑤① D.③②①④⑤
名著阅读(7 分)
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埃德加??斯诺将彭德怀形容为“像老虎一样强壮”,高度称赞了他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光辉事迹。
B.《西行漫记》在中国初次出版时更名为《红星照耀中国》,其原因是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各方面斗争尖锐。
C.《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真实记录了斯诺由延安到达西安的所见所闻,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书。
D.斯诺采访了众多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通过谈话了解了长征的经过,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7.有人把《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所描写的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概括为“长征精神”,还有人将其总结为“红星精神”,在这两种表述中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综合性学习。(8 分)
8.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育才中学八年级一班正在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