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学设计29
- 资源简介:
约3930字。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一、播放视频:《命若琴弦》——史铁生介绍
https://v.qq.com/x/page/l32217t7u6k.html(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视频内容:在史铁生短暂的一生中,磨难和病痛从未停止折磨过他。1981年,双腿瘫痪的史铁生得了严重的肾病,进而发展成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直到2010年的最后一天,因突发脑溢血离世,享年59岁。史铁生曾经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说:“路无法再用腿去趟,只能用笔去找。”他是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走来的那个残疾孩子,也是《我与地坛》中饱受命运折磨的青年。面对残疾和人生困境,史铁生不得不重建价值观,寻找可以“好好活”的支撑点。
二、导入新课
2010年12月31日,在这阳历新年前的最后一天,史铁生这个精神和思想的巨人与世长辞。韩少功曾经这样评价史铁生,他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史铁生身残志坚,创作丰厚,富有文采。在痛苦挣扎后,坚强的生命力令人感动。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纪念是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学校准备举办一场读书报告会。我们班级准备在会上汇报交流《我与地坛》第一部分经典语段。
二、自主探究
活动一:倾听思想的声音
同学们读过文本后会发现,第一部分重点由写景和感悟组成,在这部分,“想”字多次出现,史铁生在地坛用15年的时间专心想着的是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想关于死的事、想我为什么要出生,(想)怎样活的问题
教师:孔子曰:“死生亦大矣。”对生和死的认识是人生的重要问题,要么越想越糊涂,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要么越想越通透,激发生活的欲望和动力。那么史铁生在地坛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呢?
自由朗读史铁生一段参透生命真谛的文字,并揣摩史铁生写这段文字时的心理,把他所要表达的意思用具体浅近的语言表述出来。
学生交流: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明确:人,既然出生了,就有他存在的价值,所以“我”要努力地活着;死,既然有它的必然规律,那么任何生命个体就没有必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