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3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3/12 22:22: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20字。

  《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把握《赤壁赋》的情感变化过程及原因。
  2.通过对情感的探究体悟作者的内在精神。
  3.以苏轼为榜样,打造趣味生活,开启诗意人生。
  教学重点
  把握《赤壁赋》的情感变化过程及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对情感的探究体悟作者的内在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说:“黄州是苏东坡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他在这里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对他在黄州期间创作的《赤壁赋》的学习,探寻他是如何完成这次突围的。
  二、背景及文体知识介绍
  (一)背景介绍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42岁)七月,苏轼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经常到湖北黄州赤鼻矶头游览眺望。元丰五年( 1082年,45岁 ),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以赤壁为题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两篇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本文为《前赤壁赋》。苏轼知道这不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他只是触情生情,借题发挥。
  (二)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文赋。文赋是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散文化的赋体,它不拘骈偶,相对于汉赋,它更加自由灵活。文赋始于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北宋时期,文赋的发展更加成熟而富有特色。其代表作即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宋代文赋正是赋体发展的终极阶段,前、后《赤壁赋》即为临界的标志作品。
  三、整体感知
  (一)快速浏览全文,在文中找出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词句。
  明确:“于是饮酒乐甚”——乐
  “托遗响于悲风”——悲
  “客喜而笑”——喜
  (板书:乐、悲、喜)
  (二)请问:
  1.苏子因何而乐?
  明确:“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