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邢台英华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7440字。
河北省2024届九年级阶段评估(二)
语文
下册第一至三单元
注意事项:1.共8页,总分120分,作答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学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作答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1~2题14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
我厌倦了每天蜗行于水泥的城市,想来一次真真切切的心灵之旅,于是我做了一个(huāngtáng)的决定,随着旅游大军冲入了百里峡。行走在崇山峻岭之间崎岖不平的峡谷小路上,欣赏着路旁潺潺流淌的溪水。我蹲在小溪旁,俯身掬了一捧溪水扑在脸上——呵!一股纯粹的凉爽顷刻间驱散了一切烦躁。清澈的溪水冲刷着溪底光洁而圆润的鹅卵石,叮叮咚咚地一路高歌而去,而我却在夕阳的余晖中挪动着蠢笨的身躯。此时我一直掂量着这样一个古怪的想法,能否(yǐn nì)在峡谷里,悄悄地支一顶帐篷在这里夜宿,在夜深人静之时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huāng táng)_____________ ②(yǐn nì))_____________
(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顷刻)_____________ ②蠢笨)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的“蜗”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_____画。(2分)
(4)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扑”的五个义项。文段中“我蹲在小溪旁,俯身掬了一捧溪水扑在脸上”的“扑”意思是什么?(2分)
扑pū①动词,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倒|孩子高兴得一下~到我怀里来|和风~面|花香~鼻。②动词,把全部心力用到(工作、事业等上面):他一心~在教育事业上。③动词,扑打,拍打:~蝇|海鸥~着翅膀,直冲海空|小孩儿的身上~了一层痱子粉。④动词,伏:~在桌上看地图。⑤名词,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
正值盛夏,骄阳似火,芦第翠碧,淀上的荷花正在____________(怒放/奔放)。荷花大观园的荷花真漂亮,红的、粉的、白的,应有尽有,花瓣们推推搡搡地簇在一起,犹如天边的云锦,又似色彩斑斓的锦缎,随着水波翩然起舞。白洋淀的荷花不但外在美,更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内在美。碧绿的湖水,摇曳的芦苇,遍地的荷花,仿佛仙境一般。秋天的白洋淀(甲)荷花谢了,荷茎枯了,荷叶残了,(乙)来来往往的木船上却装满了鱼坯,幸福和喜悦的笑容伴着粼粼的波光_____________(荡漾/飘荡)在人们的脸上。
(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因为所以 B.即使也 C.虽然但是 D.尽管还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3~18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6分)
3.阅读下而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
【甲】“然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所写的不仅是一些景、一种情,更是一种严峻的军事形势。
【乙】难酬报国之志的辛舟疾,却在醉梦之中一跃而起全副披挂挑灯、看剑,实现了自己重回兵营的梦想。
【丙】人是否能成就一番事业不在于天资的高低和条件的优劣,主要在于后天是否主观努力。只要我们珍惜学习机会并不畏艰难、勤奋刻苦、专心求学,定能学有所成。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诗句。(2分)
(2)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句子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课文中宋濂的名篇《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常将情感寄托于描景绘物之中,阅读下面关于“梅花”的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
【甲】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乙】水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丙】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丁】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1)甲、丁诗句所描绘的梅花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