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巴特勒的信》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8/14 6:53: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60字。
《给巴特勒的信》教案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掌握书信的特征。 
  (二)理解本文以圆明园的神奇壮丽,衬托侵略者对其焚烧洗劫丑恶行径的手法。 
  (三)体会这封信中所流露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人:18世纪的中国历经康雍乾等数代帝王的苦心营造,一座辉煌的“万园之园”展现在世人面前。但随之而来的一场浩劫却使这座名园化为灰烬,仅留下几根石柱见证这段屈辱的历史。(展示圆明园残迹的照片)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时的英法联军。这时候,欧洲有一位伟大的文豪站出来愤怒谴责这两个国家制造的这一暴行,义正词严,大义凛然,发出了正义的呼声,举世震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雨果的这封《给布特勒的信》。 
  2.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3.历史背景介绍: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10月6日英法联军冲人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接着,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此条约中,将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谈谈作者对英法远征中国之行是褒是贬,为什么? 
  (名为赞誉,实为贬斥。因为英法抢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2.雨果在信中是怎样评价被焚毁的圆明园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是属于人类的”“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是圆明园”“是东方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这是某种令人惊诧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反映作者对圆明园这一世界奇迹的无比热爱,对人类文明的热爱。) 
  3•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了对圆明园的赞美之情?朗读文章第三段,品味作者高超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