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2/24 15:58: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870字。

  安徽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七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土的生活秩序对在现代社会城市生活的人来说,同样具有提示与比照的意义。乡土生活秩序与时空文化设置依循的是自然时间秩序与人伦原则,人们依照四季节律安排生产生活进程。乡土的人文时间紧密地依靠着自然节气时令,岁时节日、人生仪礼、祭祀信仰无不与四季时令相关。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乡土社会自然而然。同时乡村的和谐基础还是人伦原则,“忠孝”“孝友”“孝义”这些人伦概念是乡土社会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人们孝敬长辈,友爱亲邻,互助互惠,乡土共同体的亲密感觉让人们感受到相互依存的温暖,如乡村家庭养老与亲邻互助养老等。诚如梁漱溟先生所说:“中国的精神有两点长处:一是伦理,一是人生向上。”正因为如此,中国乡村生活温暖而有生气。
  传统村落能够维系千百年,除了其牢固的精神核心之外,往往还因为有一套健全的乡村治理机制,有适应本村落社区的乡规民约与村落公共事业。如何将传统的家族规训文化、村社规约文化转变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社会公益的文化,值得我们在乡村建设中思考。我们要着重关注村规民约的制订与施行,考察其对村落治理的效果。村落共同体的维系不仅在于社会制度习惯,还有赖于村民共同的利益维护,如水源的保护使用,水利设施的兴修,桥梁道路的维护,寺庙、祠堂的管理等。这些公共设施关联到村民各家各户,如何整修、维护、使用,需要村民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与规约原则,集体协商,沟通调和,达成共识,出资出力。责任、义务与共享的公益服务一体化,使村民有更强的组织合作意识。充分运用乡规民约与乡村自治传统资源,实现乡村德治、法治、自治的“三治合一”,激发乡村治理的内部活力。
  在乡村社会治理中,乡贤是主导力量之一。传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与民间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与组织作用。村落乡贤与民间组织是村落生活正常运行与秩序的保障。村落乡规民约的创订、公共事业的组织与开展、有效的乡村治理机制的建立,都离不开村落中德才兼备的乡贤,以及围绕他们形成的民间组织。
  岁时节日是村落信仰、伦理、物质生活与娱乐的集中呈现,是村落人际关系协调、家庭与社会团结的重要机会,传统节日是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治理机制的有效环节。人生礼仪是关注人的生命历程的仪式,它对于村落社会来说是大事,是村落人们相互扶助、人情往来的重要契机。村民在诞生、成年、婚庆、丧葬等人生仪式中,通过参与互动,在仪式过程中接受宣示与教育,增进村落社区共同体意识,增强村落社区的凝聚力。岁时节日与人生仪礼是村落社区治理的有效资源与平台,对这样的村落生活内容的关注,帮助我们认识乡土文化的特性,把握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向。
  这对于人际关系日益疏离的现代人来说,具有反思的参考价值。我们能否在现代合作理念下,重建拟乡土的亲密的人际关系,是值得思考的。
  (摘编自萧放《重返乡土:中国乡土价值的再认识》)
  材料二:
  虽然乡村振兴写进了国家战略,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要在方方面面给予大力的扶持,进行人财物的投入,但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必须来自广大农民,只有广大农民的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就能实现乡村振兴、让乡村获得自我生长的力量。
  B. 自然时间秩序与人伦原则影响了乡土生活秩序与时空文化设置,人们依照四季时令等安排生产生活进程。
  C. 村落共同体的维系有赖于社会制度习惯和水源的保护使用、水利设施的兴修等村民共同利益的维护。
  D. 有效的乡村治理机制的建立需要村落中德才兼备的乡贤以及围绕他们形成的民间组织。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市文化和乡土文化在融合发展中形成文化张力,让城乡文化在融合发展中获得生机。
  B. 因为有牢固的精神核心和一套健全的乡村治理机制,所以传统村落能够维系千百年。
  C. 可运用乡规民约与乡村自治传统资源,实现“三治合一”,激发乡村治理的内部活力。
  D. 乡村自我生长的力量来自年轻人对乡村未来的信心,乡村的未来与村里的年轻人有关。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群众整治“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种植泡桐,让泡桐培植成了河南的一个特色产业。
  B. 张桂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已帮助16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
  C.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梧桐乡高演村的任启年,退休后积极促进家乡建设,重视引导崇学向善的文明乡风。
  D. 河北省涞水县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等丰富旅游资源 几年来,该县大力发展旅游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4. 简要分析材料一倒数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5.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中国乡土文化具有哪些价值。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能力。
  A.“只要……就……”错误。由原文“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必须来自广大农民,只有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激发,乡村振兴才有可能”可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只是实现乡村振兴、让乡村获得自我生长的力量的一个必要条件,为实现乡村振兴、让乡村获得自我生长的力量提供了可能,而非充分条件。
  故选A。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归来
  徐迟
  山城重庆,重重叠叠的屋宇。①它披着一层薄纱似的轻雾,美丽得像在画中一样!在它背后,耸起了多么熟悉的山峰和山峰上一圈花边似的淡淡的树木剪影。多么熟悉,因为曾经朝夕相对啊!轮船渐渐驶近朝天门,却又一个拐弯,进入秀丽的嘉陵江。
  ②一连几天在船身震动之中的乘船人,终于感到船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