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2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8/12 23:35:1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000字。
《兰亭集序》教案
临沂一中    张志东
【课标要求】
1、  了解序文句法上骈散结合,以散为主的特色。
2、  了解兰亭宴会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作者的人生情趣。
3、  掌握重要实词“修、期、致、次”等。
4、  背诵全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诗序,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然后由盛事美景引入作者的愁思和感慨,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人生苦短的痛惜之情,最后笔锋又转,对庄子的死生观提出质疑和批判,有积极意义。全文情景交融,体现了魏晋人对自身和外在的客观世界的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同时又让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时至今日捧读,仍恻然动人。
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来把握,第一、二两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兰亭周围的优美宁静的环境和作者“乐”的心境;第三自然段为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第四自然段为文章的第三部分,交代了作序的目的。
【教学建议】
方案一:为了学好这篇文章,请你先把文章游览一遍,掌握文中“修、期、致、次”等重要实词,然后听一遍录音,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并从中体悟一下作者临流赋诗,一觞一咏的人生情趣。最后,在情境的投入中朗诵以至背诵全文。

方案二:请你对照着《兰亭集序》帖子(冯承素摹本)朗诵这首诗序,并感受一下王羲之书法的艺术魅力,然后同学之间逐段探讨各层间寓含着的作者的人生情趣。

【备课资料】
一、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后居会阴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父王旷,历官淮南丹阳太守、会稽内史。伯父王导,历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将入相,官至太傅。羲之幼时不善于言辞,长大后却辩力出众,且性格耿直,享有美誉。晋太尉郗鉴选中他为女婿,“东床袒腹”传为美谈。朝延公卿看重王羲之的才器,屡屡召举为官,他都辞谢。后为征西将军庾亮参军,累迁长史,官丞右这将军,会稽内史。世称“丞右军”、“王会稽”。
王羲之自幼受到王氏世家浑厚的书学熏陶,酷爱书法,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记》。后从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被人们称为“书圣”。其书法如其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代表着其最高书法成就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据说这件极品落入唐太宗手中,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冯丞素等人精心描摹。太宗死时将《兰亭集序》原迹作为殉葬品带入墓中而永绝于世。
二、背景材料: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