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970字。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时长: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差序格局
费孝通
①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我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合,就是一个人可以参加好几个团体,而好几扎柴里都有某一根柴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人和柴不同的地方。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②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那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模糊得很。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③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④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伦”是有差等的次序,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B.“自我主义”是一种以“己”为中心,主要根据亲疏远近的原则,处理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
C.“团体格局”中的人是一伙的,每个身在团体里的人都具有一定的资格,如果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
D.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强大的伸缩能力。
2.下列关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把“西洋的格局”称之为“团体格局”,把“我们的社会结构”称之为“差序格局”。
B.“西洋的格局”是以团体为中心,“我们的社会结构”是以“己”为中心。
C.“西洋的格局”是界限分明的,“我们的社会结构”是模糊的、差序的、可以伸缩的。
D.“西洋的格局”中的人追求的是团体利益,而“我们的社会结构”中的人追求的是个人权利。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引用《礼记•大传》中的语句,来证明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个架格所做的事。
B.文本举例《红楼梦》贾家的大观园里住了很多亲戚,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的存在。
C.文本以石子投入水中引起的波纹为喻,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是说中国的社会结构存在差异,“远香近臭”,离得越近,关系越疏。
D.文本引用“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有力地论证了孔子道德系统里“推己及人”的观点。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的原因。(4分)
5.有一位家在偏远农村的大学生毕业回家做“村官”,致力于“乡村振兴”。根据你对文本的理解,就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给几点意见。(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橘颂
张炜
老文公等待儿子一家从海外归来,独自住了很久。陪伴他的是一只叫“橘颂”的猫。
冬日将尽,大洋那边的人仍难确定归期。春天就要到了,他看着窗外说:“让我们去山里住一段吧,那里有我们的一座石屋。”
橘颂睁大眼睛看着他。
老文公抚弄它的额头:“哦,咱们去吧,那里的春天比这里大。”
橘颂第一次出城。三月的早晨,风很凉。它贴紧老文公的腿,忍住颠簸。一辆旧货车,驾驶室里有烟味儿。①车子爬过几个大坡,司机要抽烟。老文公指指橘颂。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