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二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1/26 20:13: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830字。

  2023年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三校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劳动的四要素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过程。从劳动要素的维度看,数字劳动正是用户以数据、信息等客体为劳动资料,并通过一系列的点击、浏览等线上行为使各种数据对象化的过程。因此,数字劳动仍然属于马克思指出的劳动范畴,其“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数字劳动过程仍然是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具备物质劳动范畴的根本属性。
  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无产阶级立场,揭示了工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现实困境,将“异化”与“劳动”相联系,阐明人在雇佣劳动下的异化表现形式,并将批判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平等的生产关系及私有制度。与传统的工业劳动相比,虽然数字劳动发生了新的变化,但西方资本主义及其生产资料私有制仍然占据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的主要地位,数字劳动同样面临工业劳动所面临的异化状态。
  “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相较于传统的工业劳动,数字劳动虽然不再具有强制性,也不被特定的工作时空场域规制,表面上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自由”,但实际上并未改变其异化实质,反而变得更为隐蔽、深入。不管是在工业资本时期抑或是数字资本时期,劳动行为过程和劳动方式一直被技术裹挟,然而技术却始终被资本控制。因此,在带有资本性质的数字空间中,资本的剥削不再受制于传统的具体生产场域,而无形地将爪牙侵入劳动者的生活时空。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劳动看似不再遭受产业劳动时期的资本钳制,一定程度上体现“自由活动”的回归,但实际上数字资本将原本的资本权力转换为技术权力,实现对人由体力操控到脑力操控的形式转变。当技术成为数字劳动的支配性力量时,表面的自由回归实质上却使人陷入一种无意识化的脑力操控,让人深处“自由中的不自由”境遇,是资本对人的“类本质”的进一步剥离。由于数字技术对人们生活领域的深入渗透,人们对它的依附感使自身主体意识被无限扩张的技术理性裹挟。在资本逻辑的牵引下,人们不知不觉间被数字空间打造的信息茧房包围,并对其“上瘾”。算法机制往往决定个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进而导致人的盲信盲从,同“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相背离,最终沦为“单向度的人”。
  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中,对异化劳动的扬弃最终指向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劳动解放并成就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理论脉络。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对数字劳动异化的扬弃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当下的数字化时代,破除数字资本对人的枷锁,必然要求我们持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进数字平台和数据的公有建设,唤醒“现实的人”在数字空间中的类主体意识,使其成为数字时代的社会主体,探索出人真正通往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陈京奕、刘灵《数字劳动异化及其扬弃》)
  材料二: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推进教育数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劳动将会出现异化现象,这种现象存在隐忧。
  B. 数字劳动以为人类谋得时间自由为目的,然而事与愿违,劳动者的生活时空并未获得自由。
  C. 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劳动教育的改革,然而将学生视为数据有可能不利于劳动教育的健康发展。
  D. 劳动教育更应在学生的价值塑造上下功夫,而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数字技术不断渗透人们生活的同时,人们也自觉地被裹入技术理性之中,沉溺其中并无法自拔。
  B. 面对数字劳动的异化,我们有必要回归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数字空间中唤醒人的类主体意识。
  C.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行为。
  D. 无论是传统劳动还是数字劳动都有其价值,都应得到学生的尊重,各类劳动成果也都值得珍惜。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数字技术对人们进行脑力控制的一项是(   )
  A. 某网络平台通过大数据算法统计出用户的浏览信息,分析用户的使用偏好,并向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产品,促进用户对本公司产品的继续使用和购买。
  B. 数字平台根据用户打卡的位置和打卡的时间推算出用户的人际关系圈,将用户所产生的数据变成有价值的数据,从而使其进入数字生产的过程中。
  C. 游戏商以“免费”“无偿”为诱饵邀请玩家参与用户体验活动,又以“娱乐”“消费”为纽带捆绑玩家,而游戏商则在其中获得了真正的创新型数据。
  D. 在数字化社会中,我们动动手指就可以点开一篇社交软件上的推文或上传随手拍下的照片,似乎只要我们拿起手机,打开电脑,就能进行数字劳动。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 在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学生的劳动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当下学生劳动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错误,由原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劳动……数字劳动仍然属于马克思指出的劳动范畴,……具备物质劳动范畴的根本属性。”“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可知,数字劳动仍然属于马克思指出的劳动范畴。但马克思生活在19世纪,当时并不是数字时代。
  B.“数字劳动以为人类谋得时间自由为目的”错误,由原文“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中,对异化劳动的扬弃最终指向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劳动解放并成就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理论脉络。”可知,材料没有提及数字劳动以为人类谋得时间自由为目的。
  D.“而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始终处于从属地位”错误,由原文“劳动教育内容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要素,既包括劳动理论知识、劳动技能知识,也包括劳动价值、劳动观念。”“劳动教育的内容片面关注培养学生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强调技能训练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了全面育人。”可知,材料强调了劳动教育更应在学生的价值塑造上下功夫,但不没有提及“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我一支枪
  茹志鹃
  记得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支枪,是在那年的秋末冬初。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那是一片遭受敌人严重践踏的地方。谁见过死去的村庄么?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听不见狗叫,更没有鸡啼,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一进去,人浑身会起一层鸡皮疙瘩。那个时候,那个地区,就尽是这样的村庄。部队在这样的地区作战,是相当艰苦的,要打仗,要行军,要挨饿。那一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