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2680字。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21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颁发(bān) 酷似(shì) 刹那(chà) 悄然不惊(qiāo)
B.遗嘱(zhǔ) 泄气(xiè) 翘首(qiào) 一丝不苟(gǒu)
C.要塞(sài) 咆哮(páo) 娴熟(xián) 殚精竭虑(dān)
D.轨迹(guǐ) 澎湃(pài) 杀戮(lù) 屏息敛声(bìng)
2.(2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溃退 仲裁 锐不可挡 震耳欲聋
B.轻盈 镌刻 催枯拉朽 阵聋发聩
C.建树 由衷 眼花瞭乱 白手起家
D.凌空 浩瀚 惨绝人寰 如梦初醒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
D.中国军人展示出振聋发聩、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4.(2分)下列新闻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主体部分概括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B.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简要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要用事实说话。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D.《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作品有《陶隐居集》。
5.(6分)默写填空。
(1)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 ,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
(5)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6)妻子象禽兽, 。(曹植《梁甫行》)
6.(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适应“”模式,杭黄高铁沿途火车站售检票系统进行了升级,旅客可以持电子客票直接乘车。电子客票将原纸质车票承载的旅客运输合同、乘车、报销三个凭证功能分离,实现运输合同凭证电子化、乘车凭证无纸化,报销凭证按需提供,进一步提高旅客出行体验。市民们可以通过网上购票、自动售取票机或人工窗口购票。检票口闸机上分别有身份证识读区和人脸识别机,检票时持有效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旅客,扫描一下身份证,脸对准摄像头拍个照,仅需几秒钟就可通过人脸识别自助进站,通行速度明显提升。
【材料二】
作业精灵、小猿搜题、作业通、快对作业、作业帮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
(1)请将【材料一】概括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
(2)班级准备进行“中络与学习的关系”的主题调查,请你结合【材料二】,拟一个采访提纲,明确采访目的,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时间、地点 周五下午课余时间,校园内
采访目的 ①
采访对象 七到九年级学生
采访问题 ②
③
7.(2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赓续绵延,代代流传。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蕴含着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中秋节, , , ;重阳节,赏菊花,登高处,寄寓着感恩敬老的传统美德。
二、阅读理解(39分)
8.(4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表达不断进取以待建树功业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