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1/21 14:52: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834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但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的,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有屋沿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社区间的人们往来疏少,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蓄水池和稳定器,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进入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可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概括来看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下人“土气”,是因为城里人认为乡下人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土,泥土是乡下人的命根。
  B.以农业为生的人世代定居在乡村,气候与战乱会使得基层人口流动,这也是乡土社会的常态。
  C.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因而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D.在“熟悉”的社会中,人与人互相信任,信任成为规矩,规矩在乡土社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是有区别的。
  B.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C.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村庄基础结构的变化,同时推动了全国大多数地区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
  D.乡土社会中血缘是稳定的力量,血缘和地缘是合一的。陌生人在一个村子居住一段时间,就可以在当地血缘网中生根。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绕不过农村,因为农村几乎跟每一个人都有关联,农村也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滋养。
  B.随着现代化建设,乡村的社会秩序已经被纳入国家的基层政权建设,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C.乡村环境美化起来,乡村就会更具魅力,就能吸引人们从城市向乡村流动,形成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D.必须抓住农业这个关键点,才能推动乡村发展;农业转型需要政府引领、科技投入和人才支撑。
  4.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4分)
  5.材料一结尾说,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这种观点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4小题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文本一: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种,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这短暂的一分钟,扰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就在这个一分钟里,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