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荆荆随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1/18 21:23: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100字。

  湖北省宜荆荆随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23年11月16日上午7:50-10:2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追溯起来,“魏晋风流”中的生死主题在东汉末就已发端,“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中出现了大量古墓、白杨一类让人想起生死的灰色意象。《古诗十九首》中的迁逝之悲之所以有惊心动魄之效,不仅仅在于作品创作主体对时光流逝的深刻体验,还在于他们在价值失衡后表达出的孤苦无依和生命之痛。这些确确实实是他们的亲身经历,较之理性认识.上的泛泛而谈,这种生命体验无疑要深刻得多,感人得多。他们对日常时世、人事产生感叹,感叹生命短促、人世无常,这些构成了诗歌中的生死主题。表面看来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却是对生命、生活的强烈欲求和留恋。魏晋的士大夫们确实厌弃了世界,但并未厌弃生命。他们厌弃世界正是由于对生命无比的热爱和珍视。那是一个扼杀生命的时代,热爱和珍视生命的魏晋士大夫们自然要厌弃它,所以魏晋名士们纵情山水、高蹈隐逸、率性旷达,但他们无论如何旷达,依然超脱不了死亡带来的忧惧和哀伤,正如李泽厚所说“外表尽管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的执着人生,非常痛苦,这就构成了魏晋风流内在的深刻-一面”。因为对死亡的无比忧惧所折射出来的是对生命的强烈执着,所以魏晋时代对人生、生死的悲叹并不使人彻底灰心丧气,.反而具有一种积极的情感,催人奋发,教人进取,在生命的绝境中唱出生命赞歌的最强音。
  读魏晋人的诗,最深刻动人的,是诗中充满着的对时光飘忽和人生短暂的思考与情感。魏晋诗歌尚未能创造出唐诗宋词那样完美的抒情意象和抒情境界,它的抒情大多是直抒胸臆的表达,木质无文,而创作主体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他们所抒之情直白却不流于肤浅,能准确恰当地表现出敏感的心灵面对生死时那一份震撼人心的颤动,使得生与死以最接近原质的方式直白地表达出来,有一种令人难以回避的正面冲击力和震撼力,逼人正视、催人深思。“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其感情之真、力度之大,直至今日依然能唤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摘编自赵龙《“魏晋风流”的内在张力——魏晋文学中的生死主题》)
  材料二:
  冯友兰先生以玄心、洞见、妙赏、深情来总结魏晋风流的核心。其中的“深情”正是对魏晋名士情感特征的准确概括。对亲人深挚,对爱人宠溺,对自然放情,这些情感层次,显现出丰厚而细致的内容。这种情感特性与价值,不仅是在当下,就是在工业文明持续发展和社会秩序不断进步的明天,仍然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现如今,科技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人们在享受科技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士大夫们厌弃那个扼杀生命的时代,但同时也无比热爱和珍视生命,这两者并不矛盾。
  B.魏晋诗歌虽没有完美的抒情意象和抒情境界,却能以其质朴真挚的感情打动后世读者。
  C.魏晋风流有其可贵之处,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
  D.王恭将仅有的坐席赠人,并表示“恭作人无长物”,折射出魏晋名士“沉沦下僚”的现实处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生死主题”,并非“魏晋风流”的首创,它至少在东汉末年就已出现。
  B.由于《古诗十九首》表达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故它的生命体验要比后世文学作品更深刻。
  C.当今时代科技便利、物质丰富,但这也导致了人们私欲膨胀、丧失情感理想甚至道德沦丧。
  D.魏晋名士追求高雅自由的生活,摒弃儒家的生存哲学,这反映了老庄思想对其影响极大。
  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李泽厚所说“魏晋风流内在的深刻一面”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B.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C.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第一段的论证思路。(4分)
  5.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指出,“魏晋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请结合材料谈谈这种“艺术精神”的表现。(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小城三月
  萧红
  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
  ①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在榆树还没变黄之前,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
  春来了,人人像久久等待着一个大暴动,今天夜里就要举行,人人带着犯罪的心情,想参加到解放的尝试……春吹到每个人的心坎,带着呼唤,带着蛊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