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0/14 10:37: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360字。

  南昌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经典是经由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不同时代精神价值的艺术凝聚和智慧凝结。不同时期的文化经典之间,则存在着继承与创造的复杂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连接起一个民族的文化脉络。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都不应偏离,更不可抛弃、割断这个脉络,而要立足于这个脉络(文化基因)进行创新发展,进而形成新的经典和传统。媒介迭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传统经典的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现代印刷术使得历史古籍得以广泛传播,也使文脉传承在广阔的空间中得以拓展实现。但对于经典而言,纸质媒体除了有便利传播、扩大范围的作用,在文化经典的大众普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虽然各种注释、解读文化经典的图书层出不穷,但普及范围基本上依旧限于知识阶层,难以拓展至普通大众。影视传媒的普及一举改变了这种局面,经典的影像化和创意传播,极大地促进了经典的流传。当然,经典的丰富内涵与高雅审美要转化成直观通俗与浅显易懂的视觉文化,还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创意手段和方式才可实现。这在中国与其他国家都有成功的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精湛的语言韵律、独特的审美意境、深邃的精神内涵,集中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神韵与精粹,也成为人类精神创造的重要典范而辉耀寰宇、亘古流传。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出版了大量古代诗词集注和阐释论著,不仅为传承文化经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影视媒介传播经典提供了有力支撑。如果说《中华诗词大会》是以电视屏幕为载体、诗词竞赛为手段而创造的一种现代视听传播,那么《经典咏流传》则是以电视媒介为依托对传统经典进行再造的文艺作品。前者借助对经典诗词的竞赛式传播,带动更多普通大众重温经典、品赏佳作,达到推广、普及经典的传播目的;后者则不只停留于经典的传播与重温,更注重经典精神内涵的延伸与再造,进而实现创造性的继承发展。与《中华诗词大会》的竞赛方式不同,《经典咏流传》将“和诗以歌”作为核心创意点,摒弃既往类似节目的竞演元素,将古典诗词进行创作改编,谱以新曲,将专家学者的专业解读与明星歌手的现场演唱相结合,实现了专业品味与大众传播、文本阅读与视听表演的完美结合,在立意与创意、形式与技术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收到了良好的视听体验效果。如有学者评论的那样,该节目将重塑经典、沉浸音乐与超越观赏的构建国人精神坐标相结合,“创作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文艺作品”。
  (摘编自管宁《术有专攻与天容万物:传统何以再生》,《中原文化研究》2021年06期)
  材料二:
  我对声像文化并无偏见,相反,对于那些满怀诚意、脚踏实地对传播文化做出了巨大努力的影视精品,我是心存敬畏的。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央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再度掀起了一股“文化年俗”的热潮。它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两相融合,创制了一种赋古典文学以时代属性的先锋文化样态。我认为,这是央视在过去一系列文化综艺创新实践的基础之上所孕育的堪称典范的佳作。
  我一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在民间不断传播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性。这种滋养不是展示和陈列,而是“文化育人”的生长力和感染力,一定在大众的成长中留下过深刻的印记。《经典咏流传》将音乐和文学、传统和时尚、欣赏和鉴赏都进行了高度统一,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了文化自信,展现的是一种更加高远的格局、更趋饱满的融合、更具创新的重构。
  (摘编自梁晓声《〈经典咏流传〉:“歌”与“诗”的时代交响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8年11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经典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不同时代精神价值的艺术凝聚和智慧凝结。
  B.不同时期的文化经典存在着继承与创造的复杂关系,华夏民族的文化脉络就是靠这种关系联结的。
  C.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纸质媒体与影视传媒在文化经典的大众普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
  D.各媒介对传统经典的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现代印刷术、纸质媒体、影视传媒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典咏流传》是一档志向高远的节目,不仅“将古人的态度唱给你听”,而且“立足当下,再造流行”,意义非凡。
  B.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某电视台为了传承文化和获得收视率而不断推出影视佳作,但这些佳作都不是《经典咏流传》那样的典范佳作。
  C.经典的丰富内涵与高雅审美要转化成直观通俗与浅显易懂的视觉文化,并非易事,但这在我国与其他国家都有探索经验。
  D.传统文化要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并体现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诉求,显示出它的当代价值。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其二)》被创作改编为由明星歌手演唱的《将军引》,使先人的英雄情怀活脱再现。
  B.王昌龄的《出塞(其一)》被演绎为具有现代流行歌曲意味的《缘分一道桥》,该歌曲荣登音乐排行榜之首。
  C.随着数字技术日趋成熟,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将文字经典改造为视觉文本,甚至将古典绘画文本改造成数码动画。
  D.如今的年轻一代,生活在声像文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伴随他们成长的是“文化快餐”、网咖、《凤凰传奇》游戏等。
  4.社会上兴起一种“工作室”,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以电视媒介为依托,对传统经典进行局部改编。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5.《中华诗词大会》与《经典咏流传》有何区别?你如何评价《经典咏流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潮声
  陆颖墨
  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了一大堆石板鱼、海螺什么的,还有一条不小的章鱼。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开饭前,岛上的最高长官、守备班班长不得人心地在饭堂门口点名,让飘逸的鱼香引得士兵的喉结上下滑动。
  班长说了一大堆元旦过节的注意事项后,强调一点:老规矩,十点钟在机房门口集合,收听北京来的慰问电报。
  有个老兵咽口唾沫说:“别集合了吧?谁愿来谁来,十点钟电视晚会正精彩呢。”
  又一个接着说:“反正是那老一套。拼死拼活干一年,到头还算记得我们,来份电报。”
  班长没有理睬他们,争下去会给新兵带来不好的影响。这帮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