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闯关双测卷
- 资源简介:
约7400字。
第一单元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大国工匠》中介绍了三位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纪录片播出后产生了广泛影响。【甲】人们不仅深深折服于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乙】担当不仅需要能力和技术,而且需要奉献精神。这种奉献精神就是热爱岗位、尽责敬业,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都应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民谋福、为国出力。
A.文段中加粗的字词“广泛”“为”“谋福”的词性分别为形容词、介词、动词。
B.甲句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将“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和“深深折服于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交换位置。
C.乙句是表承接关系的复句。
D.短语“热爱岗位”“尽责敬业”分别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2分)
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的崇敬/——我看见/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
A.艾青的这首诗并不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读起来气韵通畅。
B.诗人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
C.诗中刻画了国家的苦难、民族的悲伤,体现了诗人极为深厚的哀怨绝望之情,这也是他这一时期的创作主题和基调。
D.艾青的诗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些带上了诗人独特的气质,如本诗中的“国土”。
3.下列是同学们关于诗歌创作的认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写诗时要注意押韵。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娇”“腰”两字就有押韵。
B.余光中《乡愁》的每一小节结构不同,朗读时形成一种跳跃和富有变化的节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C.写诗可借助意象传递情感。如《我爱这土地》中“土地”象征着多灾多难的祖国,蕴藏着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D.写诗可对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如“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中的“燃”和“熄”就是非常典型的“陌生化”用词。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风骚,本泛指文章辞藻,后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B.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以四处寻找周总理为抒情主线,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
C.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中,诗人选取富有梦幻、温暖的意象,描绘了色彩斑斓的唯美画面,形成了诗中有画的审美风貌。
D.《我看》的作者穆旦是“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
5.下列加粗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回望古今中外的风流人物,他们对社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实在令世人敬仰。
B.望着朋友们离去,他的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枉然。
C.济南的第一场大雪过后,天气转晴,太阳出来,大地上红装素裹,景色十分美丽。
D.在大气磅礴、悲壮深情的叙事中,观众深刻感受到红军战士扛在肩上的沉甸甸的家国责任。
6.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4分)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请你参加以“品味诗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7.【活动一:拟制刊名】第一小组准备出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