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8/28 13:24:0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90字。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一、教学内容分析
  《峨日朵雪峰之侧》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于自读课文这一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这首诗写于特殊的年代,这时的昌耀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是,诗人没有消沉,而是保持着坚定的信心,对生活充满着热爱。坎坷的命运,艰苦的生活,磨炼了诗人的意志,更砥砺了诗人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
  1. 自主诵读诗歌,梳理诗歌脉络,把握诗歌内容;
  2. 深入体会诗歌氛围,感悟诗人抒发的情思。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诵读诗歌,梳理诗歌脉络,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歌氛围,感悟诗人抒发的情思。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抒情写志的一种体裁,能够以最凝练的方式来表情达意,《沁园春•长沙》抒发了毛主席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和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力在地球边上放号》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勇猛革命精神,《红烛》展现了诗人青春的困惑与希望,以及对理想的坚毅追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当代的青春之诗,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
  (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1. 作者简介:昌耀( 1936- 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14岁参军,参加了抗美援朝,1953年负伤回国,同年进人河北省荣军学校。1956 到青海文联工作,后长期在农场劳动,1979 年复出到青海作协工作。代表诗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意绪》等。《峨日朵雪峰之侧》是其短诗中的精品。
  2. 人物经历:1936年6月27日生于湖南常德市一个有着七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早年丧母,其父王其桂与伯父王其梅,从青年时代即投身革命。
  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
  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
  1955年调青海省文联。
  1958年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
  1979年平反。后调任中国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
  2000年诗人过世,有《昌耀诗歌总集》行世。
  3. 写作背景:本诗初稿写于1962年。早期的昌耀已经提前进入冷寂和苦闷,所以此时的他在写作诗歌时掺入理智和清醒,用以关照和揣摩这一时期的冷寂和苦闷,这就是他创作《峨日朵雪峰之侧》的直接意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