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讲义(共13讲)
- 资源简介:
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
└─【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
├─第09讲 议论文阅读-【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
│第09讲 议论文阅读-【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原卷版).docx
│第09讲 议论文阅读-【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10讲 古诗文背诵与默写-【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
│第10讲 古诗文背诵与默写-【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原卷版).docx
│第10讲 古诗文背诵与默写-【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11讲 岳阳楼记-【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
│第11讲 岳阳楼记-【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原卷版).docx
│第11讲 岳阳楼记-【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12讲 醉翁亭记-【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
│第12讲 醉翁亭记-【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原卷版).docx
│第12讲 醉翁亭记-【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13讲 湖心亭看雪-【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
│第13讲 湖心亭看雪-【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原卷版).docx
│第13讲 湖心亭看雪-【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1讲 字音字形 -【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
│第1讲 字音字形 -【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原卷版).docx
│第1讲 字音字形 -【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2讲 词语、成语的运用-【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
│第2讲 词语、成语的运用-【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原卷版).docx
│第2讲 词语、成语的运用-【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3讲 病句的辨识与修改-【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
│第3讲 病句的辨识与修改-【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原卷版).docx
│第3讲 病句的辨识与修改-【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4讲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
│第4讲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原卷版).docx
│第4讲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5讲 文学文化常识-【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
│第5讲 文学文化常识-【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原卷版).docx
│第5讲 文学文化常识-【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6讲 综合性学习-【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
│第6讲 综合性学习-【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原卷版).docx
│第6讲 综合性学习-【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7讲 《艾青诗选选》《 水浒传》-【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
│第7讲 《艾青诗选选》《 水浒传》-【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原卷版).docx
│第7讲 《艾青诗选选》《 水浒传》-【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8讲 小说阅读-【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
第8讲 小说阅读-【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原卷版).docx
第8讲 小说阅读-【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1讲 字音字形
1.预习九年级上册课文,能正确认读常见汉字,掌握常见字的读音,分清形似字的读音,读准多音字的读音,避免方言。
2.正确书写常见汉字,做到正确、清楚、工整,力求美观。
一、字音字形知识要点
①给汉字注音;
②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③多音字辨认;
④汉字的音、形;
⑤改正错别字;
⑥书写等。
二、字音字形题型
(1)选择题,选选出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其中语音题的出现形式大多为词语中“加点
的字”,也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3)将指定的文字进行正确、工整、美观的书写;
(4)改正词语或句子中写错的字。
三、字音题解答点拨
1.谨防因形声字、形近字而误读。
①记住与“声旁”不同的形声字。如“契(qì)”和“锲(qiè)”,“孝(xiào)”和“酵(jiào)”,“动(dònɡ)”和“恸(tònɡ)”等。
②记住形近字的不同读音。如“券”“卷”字形相近,“券”读quàn;“卷”读juǎn/juàn。
2.谨防因多音字而误读。
①依据词性来辨别。如“处(chǔ)”,多作动词,“处理、处罚、处心积虑”都读chǔ;“处(chù)”,多作名词,“处所、办事处、大处着眼”都读chù。
②根据字义来判断。如“强”理解为“勉强、迫使、硬要”时,读qiǎnɡ,“强迫、强求、强人所难、强词夺理”,都读qiǎnɡ;理解为“强大、厉害,使用强力,表比较”时,读qiánɡ,“强盗、强敌、强弩之末”,都读qiánɡ。
另外,有的多音字常被错读是因为大家对它的某个读音不太熟悉,甚至认为它只有一个读音,如“创(chuāng)伤”而非“创(chuàng)伤”,“尽(jǐn)量”而非“尽(jìn)量”,“参与(yù)”而非“参与(yǔ)”。这种多音字大家第2讲 词语、成语的运用
1. 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成语)运用的正误。
2.能根据具体语境正确选用词语(成语)。
一、词语误用的类型
(一)用错对象
有些具有特指对象的成语,用来形容甲事物是正确的,而用来形容乙事物就是错误的。对那些使用时有其特定对象和范围的成语,不得随意搬用。
例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槐花一开,人们便围聚在槐树下,对盖满头顶的槐花品头论足。
B.吃货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枝头的槐花,心想,又可以大饱口福了。
C.成年后走南闯北,品尝了很多美食,可我总是对家乡的槐花馅包子念念不忘。
D.槐花园里弥漫着咄咄逼人的香气,令人陶醉。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D项有误,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用来形容”香气”不恰当,对象错误。
例2.下面文段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甘肃平凉的崆峒山,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峰峦雄奇,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宇轩昂,底蕴丰厚。
A.奇险灵秀 B.水天一色
C.凝重典雅 D.气宇轩昂
“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不能用来形容建筑物。
(二)不合语境
成语的运用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即成语的意思必须与句意相合,有时成语运用过程中会出现谦敬错位、不分轻重等问题,都是与语境不相合造成的误用。
例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舍生忘死。
B.载誉归来的他在演讲时侃侃而谈、目空一切,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D.
第3讲 病句的辨识与修改
1.能判断句子的正误、正确的辨析病句类型和病句修改的正误。
2.能对语段中的病句作恰当的修改。
一、病句的主要类型
(一)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句: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
这类病句在保持主语不变的基础上,修改谓语中心词就可以了,本题可将“改进”改为“提高”。
2.动宾搭配不当。例句:
作为当代中学生,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不仅能体现良好的个人品质,而且有助于创立和谐的校园氛围。
应将动词“创立”改为“营造”,才能与后面的“氛围”相搭配。
3.主宾搭配不当。例句:
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态度”应与“转变”搭配。
4.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句:
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句: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关联词“即使……但……”搭配不当,可将“但”改为“也”。
6.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句:
(11)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在于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是一面性的,“能否”是两面性的,可删去“能否”。
(二)成份残缺
1.缺少主语。例句:
⑴通过这次上岗前的集中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⑵不仅它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⑶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了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以上三例都是缺少主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