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3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4800字。
天津市南开区2023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28分)
1.(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干涸(hé) 咄咄逼人(duó)
B.震悚(sǒng) 荣膺(yīng) 矫揉造作(jiǎo)
C.殷红(yīn) 捷报(jié) 海阔天空(kuò)
D.攀谈(pǎn) 晦暗(huī) 销声匿迹(nì)
2.(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 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 开来,细细地品,那寖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 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 荡漾 歇息 B.环绕 荡漾 栖息
C.环绕 飘扬 歇息 D.缭绕 飘扬 栖息
3.(2分)下面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一枚贝壳,遗落在海里是那么平淡无奇,可一旦遇到懂它的人,就会焕发出意想不到的光彩。②中国出土的第一条“龙”——仰韶文化的蚌龙,就是用贝壳堆起来的。贝雕,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奇思妙想完美结合之作。③大连贝雕历史悠久。2019年,大连贝雕入选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连贝雕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A.。”“” B.”。《》 C.。”《》 D.”。“”
5.(2分)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颔联写莺与燕,是禽鸟。颈联写花和草,是植物。
B.“争暖树”,说明了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渐欲”“才能”,写出了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C.“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气象;“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6.(9分)阅读《啄木鸟真的是益鸟》一文,完成各题。
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周大庆
①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但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破坏树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②其实,鸟本无好坏之分。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往往按照是否有利于农林业生产经营、是否造成经济损失等,将鸟划分为“益鸟”或“害鸟”。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正是多样的生物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③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