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2
- 资源简介:
约14990字。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2)
I 阅读 (共55分)
一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10分)
环境美育: 一种新型的美育方式
①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一种新型的环境审美教育(简称“环境美育”)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美育正是在环境美学基础上展开的一种集审美和环保理念为一体的新型教育活动。环境美育直面环境问题,结合生物学、地质学、生态学、人文历史等知识,让人直观地置身环境并在全方位的感知中去体验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② 一直以来,艺术美被当作审美教育的典范而令人瞩目,而自然、环境之美则备受冷落。即使是谈论自然美,也往往不注意自然与艺术的区别,而套用艺术美的理论模式。环境美育正是通过对非功利性静观美学和美育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来建构自身的独特性。
③ 不同于艺术美育,环境美育具有更广泛的学科交叉性与更鲜明的实践品格。受现代性美学观和艺术自律论的影响,以艺术为中心的审美教育往往是从主体的审美态度出发,通过对艺术品形式的感受来培养一种超脱的人格精神。这种艺术美育方式要求人在审美中摆脱理性知识的束缚而关注于艺术形式去获得主体的审美愉悦。环境美育方式则挑战了这种排斥知识性的审美规定。在环境美育中,要将自然环境与生物学、地质学、生态学、自然史等 科学知识关联起来。只有清楚所面对的自然是什么,以及它们的演变和发展史,我们才能对周围世界形成恰当的审美。
④ 在传统以艺术为中心的美育制度中,为了更好地将审美经 验与日常经验进行区分,一般都是将艺术欣赏活动置于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等特定场所来进行。环境审美是在开放、阔大和敞开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人在进行环境审美时,自身就已经被环境包围而处于其中。这意味着,审美主体要将主体介入环境中,在身体力行的真实感受中与对象交融一体。这种注重身体介入的环境美育,能使人对自然环境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与切身的感受,能有效 地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改善。
⑤ 环境美育与以往的审美教育方式相比,有着自身的优势与现实效用。推广环境美育,并将之视为现有美育体系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作用。
⑥ 环境美育既有实践的品格又强调切身的体验,能较好地做到知识传授与审美体验的平衡与协调。环境美育的出现恰能在体验层面弥补具体门类艺术学习的短板以及静观式艺术审美的不足。正由于环境美育的体验属性,当接受过环境美育 的人对环境进行欣赏时,他们就会意识到必须走进环境当中。这时,环境和自然就不再是一个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与人交融的统 一体。这种统一性使人获得与自然更加紧密的黏性,使人更加自由自觉地获得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进而产生对自然的依恋、热爱和尊重感。
⑦ 在环境美育的引导下,人通过深度体验将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孤零零的个体,而是与周围环境产生多重联系的统一体中的一部分。受此影响,人在作出某种决定时,就不会仅考虑自身的价值 和利益,还会考虑到生态环境本身的审美价值。经由环境美育,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审美观将会逐步生成,最终造福世界。(选自2022年6月2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环境美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开始重视环境审美教育。
B.环境美育直面环境问题,让人利用学科知识去体验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C. 环境美育以环境美学为基础,是一种集审美和环保理念为一体的新型教育活动。
D. 环境美育能建构自身的独特性,具有更广泛的学科交叉性与更鲜明的实践品格。
2.下列对“环境美育的时代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环境美育是现有美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B. 环境美育弥补传统审美教育的短板。
C. 环境美育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D. 环境美育有助于培育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念。
3. 阅读③④段,简要概括“艺术美育”和“环境美育”的区别。(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20分)
半称心
①萧山南部有个很独特的习俗,每年的农历六七月份,要过一 个半年节。
②时值年中,梅雨刚过,油菜小麦收割不久,旱田里的花生刚刚开花,水田的稻子已经抽穗,墙上的镰刀,还沉浸在麦香中,等待着又一场收割季的到来。这是一年中,春收和夏收,两个收获季之间的短暂歇息。
③农人们放下了铁锹和锄头,像过年一样,筹备着半年节。外出打工的人,也会赶回乡,与家人一起过半年。农历的年底过新年,农历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