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2250字。
课题:桂枝香•金陵怀古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能从修辞、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等方面赏析金陵之景。
2、通过分析关键字词理解词人怀古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难点:理解词人怀古之情。
【学习流程】
一、导语
一、导入
金陵为六朝古都,山川形胜,虎踞龙盘,氤氲着王气。台城的草色烟光,秦淮河的红粉佳人,无不引起词人们的思古之幽情。在众多怀古诗词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金陵,其中有一首被称为“千古绝唱”。为何北宋王安石可以凭借独一首而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品味赏析。
材料: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者三十余家,独介甫最为绝唱。———杨湜shí《古今词话》
二、知识链接
(一)识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封荆国公,世人亦称王荆公。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夙有“矫世变俗之志”,力求变法。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保守派反对,熙宁七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赠太傅。绍圣元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二)知背景
该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后,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廿年仕宦生涯,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三)文题解读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此调为北宋新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为创调之作。代表作有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等。桂枝,喻名贵的树木。
三、诵读诗词,把握情境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要求读清字音、句读。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