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设计20
- 资源简介:
约4760字。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了解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
2、体会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
3、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基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过程:
一、鲁迅其文
(多媒体展示作者)
“鲁迅”——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了。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曾多少次出现他的名字,大家还记得学过他的哪些文章吗?
(学生齐答)《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风筝》《孔乙己》《社戏》《闰土》《雪》《祝福》等等。
大家说的几乎都是小说或散文,鲁迅的创作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杂文,我们以前是否曾经接触过?
我曾经在“天涯论坛”看到一篇文章,标题相当醒目:
鲁迅的所有文章中,杂文最没有价值。
这句话耐人寻味,你读出了什么味儿来?(点名回答)
鲁迅的所有文章,都是没有价值的;其中最没有价值的是杂文。
而这“最”字是需比较才能下结论的,在这里我们且不去比较杂文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高低优劣,却可以以《拿来主义》为例来探讨一下鲁迅的杂文是否毫无价值。
二、鲁迅的杂文真的毫无价值吗?
大家都读过这篇文章了,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点名回答或开火车,如有主动回答者更好,三五人即可)
我来小结一下各位的观点:一是针砭时弊,有一定的思想价值;二是语言形象、犀利,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三、思想价值
1.“有害之物” “有害之处”
《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关于杂文的针砭时弊的特点,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现在是多么迫切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阅读课文第1~6段,找出文中作者所批判的“有害的事物”,分析其“有害”之处。(学习方式:自由、大声朗读,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1)闭关主义 “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 丧权辱国 割地赔款
(形象化语言的理解)
引导:鲁迅先生运用的是形象化的语言,这两句写出了闭关主义有怎样的危害?
(2)送去主义 “几百年之后……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亡国灭种 祸延子孙
(“磕头贺喜”“讨”的品味)
引导:从这几句你读出送去主义有怎样的危害?
(3)送来之物 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