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导学案17
- 资源简介:
约3140字。
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
重难点:
一、写作背景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从29岁起因生活所迫开始出仕,做了几任小官,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东晋义熙元年(405),他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便弃官归田,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并序》,以明心志。《归去来兮辞并序》可以说是他结束仕途生活的宣言书。
二、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为彭泽令,在任仅八十余日,就辞官回家,从此躬耕陇亩,不再出仕。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被后世称作“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
主要作品:组诗《归园田居》《饮酒》,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并序》。咏史诗《咏荆轲》和咏怀诗《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
三、常识积累
辞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四、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
1.乐琴书以消忧 (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2.或棹孤舟 (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3.策扶老以流憩 (名词作动词,拄着)
4.园日涉以成趣 (名词作状语,每天)
5.时矫首而遐观 (名词作状语,常常)
6.情在骏奔 (名词作状语,像骏马)
7.当敛裳宵逝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8.倚南窗以寄傲 (形容词作名词,傲世的情怀)
9.携幼入室 (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
10.幼稚盈室 (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
1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动词作名词,生活)
12.审容膝之易安 (动词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13.眄庭柯以怡颜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14.审容膝之易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适)
15.乐琴书以消忧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16.悦亲戚之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