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17
- 资源简介:
约5570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分析问题的立场、方法。
2.领悟文章的写作技巧,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
2、品读法。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
3、讨论式。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4、探究式。在讨论的基础上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以38金,32银、18铜的奖牌数,位居全球第二,证明了中国的强国地位。然而在近代,中国遭受了百年屈辱历史。在1934年“九一八”事变三周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且介亭杂文》集中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二、了解什么是杂文
广义:就是以议论为主的说理性散文,它的种类很多例如随感、杂谈、笔记、小品、游记、演说等等。
狭义:指以“激烈的战斗态度批判社会现实的杂文”。它采取的是幽默、讽刺的手法,主张直接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写得生动、泼辣、有益。
三、体验活动,了解驳论文体。
同学们:生活中你有与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吗?你是怎么反驳他的?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了吗?
(活动1)试反驳:坚持就是胜利。
反驳:只有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坚持就是胜利”才能成立。
(活动2)试反驳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这个论点很难反驳
同学们发现第一个观点坚持就是胜利,坚持与胜利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从逻辑关系找到突破口,对观点进行反驳,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个观点只有一个单纯的结论就很难进行直接反驳。那么我们反驳除了驳论点,还有哪些方法呢?
我们先从观点的确立说起。要论证一个论点或者写作一篇立论文的顺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我们的反驳就可以围绕议论文的三要素来进行。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当我们想好反驳的理由后就可以进行驳论文写作了。
驳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是:树靶子——打靶子——立观点。树靶子就是摆出敌方的论点。打靶子就是批驳敌方的论证。立观点就是说出自己的观点。树靶子、打靶子都是直接批驳对方,立观点是通过证明自己的正确来证明敌方的错误因此是间接批驳。
鲁迅先生称自己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既是一篇杂文也是一篇驳论文,我们就以他为范本学习驳论文的写作方法吧。
四、学习重点成语
地大物博:疆土辽阔,物产丰富。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为民请命:为民众的利益向上级、政府提出意见和要求。
怀古伤今:怀念往昔,哀叹现在,是一种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
五、学习“树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