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现代文考前阅读十篇
- 资源简介:
约18180字。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十篇
一、母亲的拐杖
徐虹
①刚刚出院的母亲慢慢挪动着到卫生间,可怎么也蹲不下去,便禁不住皱着眉、一阵呻吟。我心一颤,连忙紧紧抱着她的腰,让她慢慢蹲下。由于腰椎间盘膨出和骨质疏松让她难于蹲下和站起,虽然经住院治疗好多了,但仍行动困难;看她步态蹒跚,我的心始终悬挂在半空,可好强的母亲大多不要我搀扶,除非万不得已、诸如起床和上卫生间等。
②母亲生性好动、开朗活泼、热情大方,颇有好人缘!别看身材瘦小,可内力却很充沛。75岁之前,她都不服老,你看,我的手多有劲,你的手还没有我的粗,边说边骄傲地把一双布满黑褐斑、青筋暴露的手伸到我面前,母亲眼睛亮晶晶的、热切地望着我,一头白发、满脸是笑,那神情如同孩童做了一件好事想要妈妈讨要表扬一般如此天真、单纯!我心一热,搂着母亲的肩膀,在她满是皱纹的额上亲了一口:妈妈,最棒了,我赶不上!
③这是真的,我没有说谎。
④我家邻居栽有一颗白玉兰树,花朵洁白如玉、清香随风阵阵散逸。母亲生性爱花、谁要是送一束花给她比送她吃的东西更让她欣喜不已。这几天,玉兰花开得正盛,就像朵朵白蝴蝶在风中展翅欲飞!母亲弯着腰站在玉兰树下,尽量将头扬起,看着满枝的洁白的玉兰花,惊喜地发出啧啧的赞叹,笑容如花朵,眼睛清亮亮的盛满喜悦;母亲用手拾起一朵飘落在石桌上的玉兰花凑在鼻子前尽情地嗅着,一脸陶醉和满足!光阴倒逝60多年,母亲在每天繁重艰苦的劳作之余,夜晚,母亲看着窗外如洗的月光,入神和流泪……泪水中,我没有倒下;月光下的那棵玉兰花给我了欢喜和力量。
⑤没有文化的母亲突然说出了一句充满诗意的话,让我一震!苦水里泡过、油锅里炸过、风沙里捶打过……可母亲却捶不扁、蒸不烂、犹如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
⑥你把板凳抬出来,我站不住了。母亲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谁都有青春年少啊!冬天上午十点钟的阳光温煦而透明,我抬出靠椅,将母亲安顿在阳光下,又把药拿出来给她服下,便到厨房忙着做饭去了。做到一半,便又急急跑过客厅走出门叮嘱母亲:别忘了用右手捏捏塑料圈,锻炼一下,尽量恢复手的功能。
⑦母亲今年84岁,80岁之前身体还算可以;经常去体育馆、桃园湖散步、唱歌、锻炼娱乐一下。可80岁以后身体慢慢不行了,近几年来,母亲几乎每年都要到医院住几次,由于母亲生性乐观、性格开朗、善解人意,有吃的都喜欢给同病房和医护人员分散一些,看着她开心,大家也很高兴,医护人员都很喜欢她,个个奶奶、大妈的甜甜地叫唤着,母亲听得心花怒放,满脸荡起花朵式的笑容,正在痛着的眉头瞬间放开,病情仿佛也好得快了些,也许这就是心理疗法吧!
⑧母亲虽然拆除了石膏,可右手依然不能动,吃饭每顿都需我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母亲有点难为情,脸上泛起红晕,眼神躲躲闪闪的;我说,妈,你只要想着,小时候你如何喂我饭就行了!她眼睛一红,你小,肯定要耐心细致照顾才行啊!现在轮到我了,你照顾我小,我照顾您老,不是很正常吗?母亲定定看着我,像孩子一样听话地点点头,又转过身去,一边假装咳嗽、一边用纸巾擤鼻涕。
⑨书房外,一轮明月依旧清亮、几点疏星闪闪烁烁。小时候,母亲是我们的拐杖,她把我们一点一点从家送到学堂、从学堂送向社会、又让我们拄着她成家立业、生孩子、帮着带孩子……如今,这棵拐杖不再坚实、她一天天松软了、坍塌了、即将腐朽成泥……而母亲一生护佑下的我却越来越壮实,自然,我也就成了母亲的一根拐杖。
⑩想到母亲一天天衰老、委顿、终将离我而去、终将消失在茫茫的地平线,我便有些惊慌失措起来。赶紧跑到母亲的卧室,推开门发现母亲已安然入眠,轻轻的呼噜声在我听来是如此的美妙动听。母亲,别担心,我是您永远的拐杖。
??窗外的玉兰花含笑玉立,暗香浮动,月光下,花朵点点泛着银光,乳白的情思越拖越长,随丝丝缕缕的清香飘曳在寒冬的夜晚,也让冬生硬的脸柔和了许多!
命题示例
1.本文以现今的叙事与回忆两条线索并行,请依据提示完成对文章的梳理。
母亲刚刚出院,行动不便→ →“我”回到现实,服侍母亲吃药、晒太阳 → →“我”喂母亲吃饭,母亲难为情→
2.楠楠同学在看完这篇文章后,认为把题目改为“反哺”更好,你觉得呢?请结合文章内容阐释理由。
3.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朴实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生活的温情。请以第⑧段为例,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4.本文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都写到了母亲,你认为两文中对母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二、云上花间
我的家在云上,在花间。那里的天湛湛蓝蓝,那里的云浩浩瀚瀚,那里的花四季有开。(命题点:段落作用。开头段的环境描写,展现了家乡的美丽,和下文小道的艰险形成鲜明对比)
那年,我考上了武汉一所名牌大学,算是云上花间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父老乡亲们比过大年还欢喜,抬着大锣大鼓到我家吊脚楼前敲得云开日出,擂得花枝招展。
只记得我离开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去大武汉上学的那一天,乡亲们提着选了又选的大鸡蛋,提着精而又精的腊肉,老老少少聚在我家吊脚楼前,装进父亲送我去武汉的背篓里。(命题点:词语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