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2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 资源简介:
约5270字。
上海市虹口区202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共36分)
1.(12分)默写。
(1) ,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2)少小离家老大回, 。(《回乡偶书》)
(3)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5)《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2.(3分)阅读古诗词,完成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下列四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这首词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抒写了江南乡村的清幽恬静。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宁静与优美。
D.下阕中词人的情感由不见客舍的焦急迷茫转为“忽见”的快乐。
3.(9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以上内容选自课文《 》,作者是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
(3)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之”字,和“吾欲之南海”中的“之”字意思不相同。
B.文中的“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
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类的人。
D.作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③。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售:卖出去。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方得一车:
②以其贵故:
(2)长者子将“沉水”“烧为炭”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二、现代文阅读。(共34分)
5.(15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植物“预测术”
①《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十一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
②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虽说预知人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
③科学家发现,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落30分钟后枝叶则收拢。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60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
④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可能是属于樱花一类的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