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导学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4/10 11:46: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60字。

  《促织》导学案
  第一课时
  任务一:了解作家和作品
  一、知人论世
  1、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蒲家庄人。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深感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血而成。
  2、“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载奇闻怪事。其中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作者主要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丰富的想象,又与现实密切结合。
  其艺术特色,诚如鲁迅先生说的:“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之状,如在目前。”情节委婉曲折,布局巧妙,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善于叙事。
  二、创作背景
  清初统治者注意整顿吏治,但不能彻底扫除贪官污吏,更不能消灭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蒲松龄写作的《聊斋志异》,从侧面反映了清初统治者对人民的镇压与剥削。他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封建官吏横行无忌,豪绅恶霸鱼肉乡里,底层人民大众哀告无门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促织》中就有所体现。由于清代大兴文字狱,故作者只能借用讲前朝故事的手法,显得隐晦曲折。尽管如此,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在封建社会仍具有普遍意义。
  三、理解题目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了“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促织”,蟋蟀的别名。以“促织”为题,点明了文章写作对象。
  任务二:理解文意、梳理文言知识
  1.标注字音,朗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猾黠
  第二自然段:迂讷裨益     发穴    靡计不施
  第三自然段:爇香    翕辟
  第四自然段:遽      掭以尖草     不啻
  第六自然段:抢呼欲绝      藁葬      惙然   东曦    觇视
  第七自然段:惭怍   蠹    龁   俾入邑庠    厚赉     万椽   蹄躈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梳理文言文知识点
  第一自然段
  1、文言实词:尚、岁(每年) 、媚(巴结)、责、昂、居、假、科敛、丁口……
  2、文言虚词:之、以、而、因、为
  3、词类活用: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倾,用尽)
  4、通假字:直(同“值”,价值、价钱)
  第二自然段
  1、文言实词:邑(县里)、售、迂讷、充(做) 、会(正赶上) 、裨益、冀(希望) 、得(收获) 、堵、靡、中(合) 、宰、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